青龙偃月神鬼愁 ![]() 曩日猎于许田时,若从吾意,可无今日之患。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若干年前在电视上听人提过一种说法,管《汉津口》叫“老爷扛刀”,意为此剧中的关公自己提青龙刀出场,不需周仓相助,故冠此名。窃以为此名虽形象,但稍欠庄重,更不足以概括《汉津口》一剧之全貌。 自厉角儿以下,《长坂坡》武生应工赵云再赶《汉津口》红生应工的关公,已成定例,因循至今,有贴《长坂坡》者,若不带《汉津口》,往往会使人存疑“他不会吧?”实则今日贴《长·汉》者,往往是前赵云勉强可看,后关公仅仅是武生抹红脸而已,闷帘导板一句,马童翻上,再引出关公,大耍刀花,大幅哆嗦,如过电一般,意图放份儿卖派,实则反显小家子气,如是种种,实在远远谈不上“会”红生戏。而老角儿典范,往往不以“一赶二”煊赫多能。如拍电影时,俞大陆的赵云,高盛麟的关公。再往前的古圣先贤,杨小楼的赵云,关公先是王凤卿的,后来则是李洪春了。 洪爷初次和杨小楼同台演出《长坂坡·汉津口》是在北京大栅栏庆乐戏院,侯喜瑞的曹操、李顺亭的刘备、钱金福的张飞、朱琴心的糜夫人、许德义的张郃、范宝亭的许褚。洪爷《汉津口》一战而收豹尾之效,自此杨小楼再演《长坂坡·汉津口》,必然“国剧宗师”“关剧宗师”双挂头牌。 近年来全部《汉津口》已极罕见,高盛麟电影版虽有“大帐”一场,四大铠四开门刀在【水龙吟】中站门,确实气势慑人,但于戏情而言,并不贴切,盖因此时舞台的设置,虽看似大帐,实则是宅院府堂。玉声先生曾向邬可晶兄详述此剧情节:
另,《京剧长谈》所记载的演法提到,关公接孔明将令之后,是唱三句摇板,念“马来”,飞虎旗带马,上马后再唱缝腿儿的一句,这个记载,似是而非,大约是刘松岩误受高版电影的影响,并未如实记录洪爷所述。幸而2009年6月,玉声先生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了全部的《汉津口》,留下一个范本。从中可见,关公接令后,并未在府堂前有任何上马的表演。可见将老艺人口述整理成文字时,往往囿于整理者见知局限,难免错讹,当审慎对待。 2009.6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汉津口》 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 南风者,生长之音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