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议李玉声先生之五:《白马坡》《古城会》《汉津口》

 陈农 2012-03-10

漫议李玉声先生之五:《白马坡》《古城会》《汉津口》

来源: 李庆昊的日志

京剧行当,往往一行当能容纳多个角色。而能以一角色占据一个行当的,独关公一人,称为“红生”。

实则旧日红生不只演关公,赵匡胤姜维常遇春等勾红脸的均可算作红生范畴。关公为主角的戏,亦不过《白马坡》《华容道》《战长沙》《单刀会》等寥寥数出。何况关圣天威,不可冒渎,演戏前都要烧香磕头顶码子,进后台连话都不说。故而表演上多有神龛佛像的范儿。多重唱念,做打上并无甚出奇之处。按洪爷《京剧长谈》所载:“双眉微耸,眼不轻易睁,看东西时的理髯,仅用一个食指反腕子轻轻捋下,不许用满把去理。拿刀像打执事的,双手直举着大刀。开打时也只是一两个回合,如果要杀人,只许横刀反刃一抬,就算把敌人杀死。”剧目稀少表演单调,着实不足成一行当。正式确立“红生”,始自“三麻子”王鸿寿老先生。

一、“赤面雄心须髭乌,绿袍金甲逞威武”

王鸿寿先生将凡是《三国》故事中的关公故事都编成了京剧,将近四十出。扮相、唱念、身段、开打甚至大刀的式样均有革新。还给关公增设马童一名,使关公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熠熠生辉。自是四夷宾服,王老先生亦因此成为“红生鼻祖”。门下有周信芳,亦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而关公戏,当以“南林北李”的林树森和李洪春两位为上。此后各家演关公,虽有小异,却均不出此藩篱了。

扮相:用银朱勾脸,画凤目蚕眉,脑门两道弧纹,鼻窝两边各一纹,左右鬓角勾“水葫芦”,眉心勾龙形纹,七星痣改两颗,分处左眼角下和右颧骨下。髯口改戴头发黑三和尾子黪三。重行设计了“夫子巾”。还有一身掩心甲,箭衣绣龙,肩膀和袖口饰以虎头,腰围兜包,外系软带,着战裙,杏黄绣云彩裤,绿缎子面金线绣云厚底靴。

唱念:除“西皮”“二黄”外,交错使用昆曲牌子以及“唢呐二黄”“梅花板吹腔”“高拨子”等板式,京剧和徽调兼有,时称“风搅雪”。念白上字字讲究,切音合韵,吸收了昆、徽、湘、汉、秦、楚各个剧种的技巧,融文武老生、武生、架子花脸的气派于一炉。后来洪爷又在其中加入了山西乡音,风骨奇绝。

身段:谓之“四不像”。取法自长靠武生、架子花脸、武老生、文老生,膀扇往里收,凝神入骨。又参考吴道子的四十八张关公图像以及各处关帝庙对联,悉心揣摩,创造出种种优美绝伦的造型,庄严肃穆。

青龙刀:用木板锯成刀头,中空,两边蒙上铜心,用“立粉”挤出青龙出海图样,龙头上方镶嵌一红色圆珠,铜心内藏一小铃,刀杆作金色,增大刀鑚尺寸。从此青龙刀式样均依此制造。

关老爷的形象,至此灿然大备。洪爷“一见倾心”,在南京拜王老先生为师,五年间形影不离,尽得真传。王老先生的另一位弟子刘奎官先生有言:“王鸿寿收的徒弟很多,得到他的衣钵精髓的要首推李洪春先生。”后来洪爷薪火赓续,李玉声先生有如此的的家学渊源,又加进自己的巧心慧思,使其关公戏独步当今菊坛。

本文聊聊李先生的三出戴黑三的关公戏——《白马坡》《古城会》《汉津口》。

二、“某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白马坡》,李先生的关公,安平的曹操,王博文的颜良。

这戏不大,关公虽然是主角,出场时间却只占全出的一半左右。但李先生一出场,满台就看他一个人威严大气,好看!

闷帘唱西皮导板“手握丝缰跨雕鞍”,然后八面飞虎旗上场“扎犄角”,张辽引路上,马童上,有翻扑。三扫一旋子,拉马引上关公。软靠闪蟒,打马鞭亮相,座纛旗跟出。随后在“急急风”中前行,略略点头。马童弓步控马,关公勒马左足蹬在马童大腿之上,亮个高矮相,唱罢“正气冲霄日光寒”,“慢长锤”里八个飞虎旗走“大推磨”,“长锤”切住关公在台口勒马,踩“夺头”马童滚翻至前场回身左弓步控马,关公归后场甩蟒襟转身左手搂髯口右手抱马鞭。一段原板,身随腔动,造型端严大气。

上得土山观阵,明了曹操相邀之意,念道“好好好,容某一观,便知分晓!”随后便是颜良破曹将,耍“大刀下场”,端的精彩,听得曹操夸赞,念“某观河北人马,犹如土鸡——”此处加一锣经,右推左搂髯口,右手戟指,念出“——瓦犬耳”;此后又是颜良耀武扬威一番,关公念“某观颜良,犹如插标——”,仍是加一锣经,右手戟指念“——卖首!”调门逐字上涨,情绪亦逐步上升。李先生曾经讲过:“前面颜良交战、大刀花下场,气氛极其热烈,观众抱以掌声,后头关羽的这几句念词必须把前面大刀下场所制造的舞台效果震住,把戏夺过来。‘插标卖首耳’一句这样处理,不但可以盖过前面的戏,而且老爷的身段、神气非如此念法、使这个劲头不足以展现。”而且李先生的红生念白,承袭家法,嗓音略沙,加以宽音横音炸音,雄浑苍劲,诚是肝胆映日、气贯长虹之势。

下山斩将,有一段趟马的表演。认镫搬鞍上马,马童将笼头控住,三个“嘟儿仓”,扬鞭跨右腿勒马走半圈圆场到九龙口,转身奔后场。马突然惊而咆哮,双手勒缰,点着头,腿搭着腿倒步右跨腿,再到台口。勒住马回身归大边捋髯亮相,回小边转身亮马鞭,马童又从下场门翻上,起身走旋子接绞柱,打挺站起,关公勾腿转灯涮马鞭搂髯口和马童组合亮相,踢右腿“八”扬鞭“大”勒缰绳“仓”又一亮相,仍接三个“嘟儿仓”,左右交替走三个侧蹉步。脚步配合身上子午相,打马下场。一整套“趟马”,美妙绝伦!

斩罢颜良,唱“赤兔追风快似闪,青龙偃月血饱餐,颜良一斩兵将散,报效曹瞒第一番。”既已立功报效,便将辞曹寻兄。下面聊聊《古城会》。

三、“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手中三版《古城会》,其一是1995年的舞台演出录像,到斩蔡阳止。其二是央视《名段欣赏》录制的《训弟》一折唱吹腔的片段,其三则是在《绝版赏析》中为洪爷配像。本文聊聊前两版。

九五年演出《古城会》,闷帘一句导板“离却曹营奔阳关”,即奔下个“好儿”。二皇嫂上,马童上,此处便没有太多的翻扑,仅是打三个旋风脚接劈叉,起身带马,在一个尺寸甚紧的“四击头”中引上关公,绿软靠红披风,腰里悬剑。打马前行,速度并不快,但骨子里含着一种急切的劲头。李先生曾在《绝版赏析》中提到过,急切是发自内心的,但动作不能做得太急,否则以赤兔马能日行千里的速度,“二嫂还没出许昌,老爷都到了古城了。”

车辆打入松林歇息,拜见二位嫂嫂,马童回报“蔡阳领兵前来,与他外男秦琪报仇”,关公闻言一惊,披风一甩马童随之一个抢背,起来后自知失言而掩口,关公搂髯示意不必再说以防惊吓二嫂,先生此处一言不发,但那种紧张气氛,却渲染得更加浓烈。

此后有一关键场次——“问樵”,却已经不多见于舞台,95年演出也未带这一场。听李先生讲述:关公和樵夫聊天,提及古城县令,逐渐从樵夫的描述中知道就是三弟张飞,三弟有了下落,才会只吩咐马童“打听大爷可在”而不打听三爷,还告诉马童“遇着你家三爷,他的性情不好,你要小心”。近年来只听说2009年6月,奚中路在天蟾演出《古城会》还遵从师门路数,带着这一场。李先生有此贤徒,殊为可喜。

马童回报,关公问“三爷可好”,却见马童负气之状,眼神中即带出疑惑不解之意,问他“讲些什么”。听着马童的叙述,轻捋中绺,微微摇头,最后在“嘟仓”中双手一摊,略带几分无奈地问:“难道你不知二爷的苦衷么?”听说“三爷提枪就刺”,一惊,有一“冷锤”,问曰:“难道你等死不成?”听马童答曰“若非两腿快如风,险些被刺个前后皆通”,左推右捋中绺,呵呵笑道“三弟还是这样鲁莽”,叫小校保护二嫂,又叫马童“与爷抬刀——”一甩披风转身错步到大边台口,马童筋斗归小边,再念“带马”,“马”字翻高,一腔的委屈恼火,都在这一声之中表现出来。

此处又有趟马,与《白马坡》路数相近,但内心多了一种急切和愤怒。张飞举枪就刺,用刀推开而非一磕。李先生曾有解释“推开是准备讲理,如果磕开,则是准备开打了。”辩理不通,为表明心迹而欲自刎,有一段西皮导板接二六转快板,唱到“三兄弟全不念桃园结义交”一句,略带饮泣之音,可知满心是被冤枉的无奈。

二嫂进得古城,张飞紧跟其后,关闭城门,关公一惊,此时先生有一串侧蹉步,直到台口。听得蔡阳追来,关公一路劳倦,恳求张飞让自己进城稍事休息再出城迎战,李先生此处白口急切而字字珠玑,念得清楚利落。听张飞仅给三通鼓十名小卒,“头通鼓紧扣连环”,归九龙口横刀拉山膀;“二通鼓速跨雕鞍”,归大边双手横刀亮相;“三通鼓立斩蔡阳”起刀花戳刀亮相。蔡阳上场,关公因一路劳乏,第一番“过合”败下。第二番先破小卒,然后撇刀斩蔡阳,右手大刀上膀子,刀交左手背刀走一串单腿倒蹉步。戳刀下马后先揉揉两腿,以示实在疲劳已极。随后提甲奔九龙口转身亮相下场。

2004年录制《训弟》的梅花板吹腔片段,软靠上,唱“这一阵只杀得某力尽津除,险些得二弟兄厮杀起来。”听得空中雁叫,捋髯望空,“大雁空中喧哗,当年我弟兄徐州失散,大雁空中喧哗,今日古城相会又来喧哗,真乃鸟中之灵性也!”再接两句吹腔。诚如邬可晶兄所言“以长空雁叫之景,叙弟兄失散,别后重逢的忧喜复杂之情,意境深远颇堪玩味。”

唱完这四句,换绿蟒打折扇,气度儒雅。“耳边厢又听得人声马吼”打扇提蟒上前;“军卒们吵闹所为何由”,前行右手扇子随之微微颤动;“关二爷一步一步——”右手打扇,“步步儿走进城来”,倒步颤扇进城;“看古书看得是南北交战”,左手捋髯右手持卷,与张飞组相,均有雕塑之美。唱到“孙庞斗智俱都是英雄汉”,张飞闻听惊落折扇,再在“似这等绝义厮杀关某何须看它”中蹑手蹑脚捡起扇子,细微之处,却是意蕴深远。

关公戏的种种造型均讲求雕塑之美,其中最经典的,当属背后戳刀亮相,如《汉津口》中所用。

三、“赤兔胭脂连声吼,青龙偃月神鬼愁”

诸葛亮命关公到江夏向刘琦借兵,刘琦却染病在床,孔明来访时适逢刘琦痊愈,借府堂传令派兵驰援刘备。是为《汉津口》剧情。昔日杨小楼演《长坂坡》,王凤卿演《汉津口》。自厉慧良王金璐之后至今,多一赶二,但剧情也不再完整。李玉声先生在《绝版赏析》的晚会上,》曾演出了《汉津口》,2009年6月,和奚中路在天蟾合作,奚中路前演《长坂坡》赵云,李先生演《汉津口》关公,剧情保留完整。但视频仅在网上看到过网友录制的小部分。就这几部分录像,简单聊聊。

大帐一场,念引子“威震乾坤扶炎汉,一点丹忱,秉赤心”,定场诗“忠义一腔贯古今,补天华日庆升平。英雄侪辈称夫子,怎比当年古圣人。”唱原板“叹不尽炎汉家气运颠倒”, 处处体现出一种儒雅英雄的风范。接孔明将令唱三句摇板,最后一句散板“杀曹操全凭某偃月钢刀”,“钢”字翻高唱,转身下场,步法甚是讲究。

“扎犄角”一场,李先生戳刀亮相,有怹独到之处。旁人亮相,往往跟“通电”一样全身抖动,以此洒狗血的方式博取彩声。而李先生不卖刀花,推髯不过胸,骑马蹲裆提气涨身,绒球能静止。而且踩在锣经上,大气磅礴。刀花、上膀子、背刀亮相,均有雄浑肃穆之感。开打过合时,满场靠将,李先生论个头,是吃点亏的,但满台就只显怹一个人威风漂亮。可见功力之深,基础之厚。

彼时,李先生已近古稀,演壮年关公,英风不减。而演老年关公,更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却又处处不离红生戏规范,堪称“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是下文将要谈到的近年来京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神品——《水淹七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