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放送|京剧《灞陵桥》珍贵音配像赏析

 七彩阳光3109 2017-12-21

京剧《灞陵桥》  李少春(音) 李浩天(像)

      《灞陵桥》是先生中晚期的作品,改变自老戏《灞桥挑袍》。先生年轻时曾演过全部关公(从白马坡至古城会)。老本“灞桥挑袍”要演一个多小时,情节拖拉,唱腔比较单调,几段摇板和散板,灞桥会曹操以念白为多。少春先生的《灞陵桥》较精简,45分钟的戏没有冷场,翁文豪巧笔生妙花,在老本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无论唱词还是对白均显精妙。少春先生的表演是对老派红生戏的一大突破,老前辈穷极心力将关公的忠烈和英勇表现至顶点,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而先生在这出戏里把关公还原成活生生的凡人,不仅有关羽对兄弟的忠义之情,有盖世英雄的气概,还展现出关公少有的儒雅和睿智。使观众感受到关公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中之杰。

京剧《灞陵桥》  李少春 饰 关  羽

        戏里少春先生根据翁先生的改编本为关羽设计了很多非常精炼的唱段,他完全从人物性格出发设计唱法和唱腔。他的唱法不同于传统的红生,而是将老生与武生的唱法合为一体,在行腔上根据人物的个性多用断音而不是以往他常用的连音,体现了李派艺术不同凡响的刚扬傲气的风骨。少春先生当时演“灞陵桥”嗓音已经大不如前,调门上不去,高音只能唱到“3”、“4”以上基本只能用假声。但先生却能巧妙借助鼻窦共鸣的效果让人听不出他是在用假声演唱,为什么行内人士称其为“神仙”,我想大概“神”就神在这种地方,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别人视为畏途的他却能坦来荡去。

      《灞陵桥》一剧不仅唱腔十分精湛,而且身上的活儿更为考究,出场时的趟马身段既美观大方又气势十足,特别是行走时与马童的配合可谓是严丝密扣,鞭梢所指即是马童的方位,两人的互换很频繁,真好像有一匹活生生的赤兔马在舞台上奔驰,整一个“抬手迈腿皆有形,马鞭即是宝马身”。桥上和曹操对白“马上打躬恕怠慢”是个非常精彩的身段表演,当时先生快速圈起右腿金鸡独立,转体360度再跨右腿迈左腿停顿后收式,干净利索、稳健大方。这个动作难就难在关羽的厚底靴比长靠武生的还要高半寸,金鸡独立转360度很难保证稳定性,一般演员不敢来此招。“挑袍”是全戏的高潮,少春先生有一处绝活,当曹操手捧锦袍时,那锦袍是松开的,先生搬刀头、献刀攥,勾住锦袍手腕一翻,锦袍瞬间展开向后准确落在马童手中。

       凭借自身高超绝伦的艺术才华和精辟独到的艺术见解把它改造成一出唱、念、做、舞俱佳的艺术珍品,唱腔完全是遵循传统的,唱法却是空前新颖的,再加上那美轮美奂的趟马身段,破天一惊的挑袍绝技,足以使《灞陵桥》成为代表李少春红生表演艺术风骨的传世佳作。

(改编自百度李少春吧“琴韵声声盼春归”的心得感悟

工作人员

总编:孙佳良

文字:刘一诺

制作:李文豪

编委: 孙佳良   刘一诺   李文豪   李  想   肖  雪   贾舜尧   钱启程   戴  玥(按姓氏笔画排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