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课文赏析的写法之七:读课文学写作

 宝妞 2022-02-17

指导学生读课文学写作,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

要对学生进行准确有效的指导,离不开语文教师对课文两个方面重要内容的把握。一是表达形式的提炼。如句式运用的技巧、段落展开的技巧、表达方式运用的技巧等。二是构思规律的发现。对学生进行构思规律的指导,是写作教学中最有训练实效的指导之一。

语文教师要善于、精于对文章构思规律的概括与发现,并将这种发现写成短文。这种精心写出来的短文,能够让学生大受裨益。如:

赶海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写作指导:

1.观察全文:这是一篇写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一篇写好一件小事的文章,一篇着力于场景描写的文章,一篇首尾生动照应的文章,一篇既写事又抒情的文章。

2.细部观察之一:第1自然段用了引用手法,巧妙点示“大海”二字。“童年赶海的趣事”引领全文。

3.细部观察之二:第2自然段首句“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承上启下,切入故事,点示故事的起因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面的细致描写设置了背景,作好了铺垫。

4.细部观察之三:第3自然段进行详写,运用“简笔勾勒”的方法,描述自己在事件中的所见、所做、所感,追求画面生动、情感真切、叙事简洁、层次清晰的表达效果。

5.细部观察之四:第4自然段略写,主要运用景物的描写映衬自己的心情。

6.细部观察之五:第5自然段照应第1自然段,抒发情感,结束全文。

7.再观察全文:全文为“五段式”结构。第1自然段生动起笔,点示事件;第2自然段承上启下,切入故事;第3自然段详写故事,展现主体内容;第4自然段运用映衬手法略写情景;第5自然段照应第1自然段,富有情致地收束。全文呈现出一种“五段式”构思的思维规律———首尾照应,主体部分有详有略,按时序展开。

8.再观察细部:第3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详写,是一个整段。它是可以被切分为若干个小段的,于是,文章的结构就可以更加灵动多姿。

《荷花》一课采用的也是一种“五段式”的构思。教学后不妨进行如下写作指导:

1.这是写生活中一个瞬间的短文;它由远而近,由观而感,由写景而抒情。

2.它的构思规律表现在———

第1自然段:轻轻的一笔,点示一个事件的起始。

第2自然段:照应起笔,对景物或事物进行描写。在段的写作之中,注意凸显画面之美,以及斟酌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3自然段:穿插一下,评说一笔,表达感受,抒发情感;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第4自然段:顺势展开联想,以自己抒情式的感受来表现事或景或物的美好。

第5自然段:收束一笔,照应全文。

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同样表现出美妙的“五段式”的构思,可用以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如下面的课文节选:

你爱我们山中的泉吗?

山涧里流着小溪。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桃花瓣儿、杏花瓣儿会随风飘洒在水面上,让小溪流带着它们,像载着一只只小船,漂到山外去。

冬天里,山中静得很,但你可以听见泉水一滴、一滴,滴落在深潭里的声音。

是的,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涓涓的细流;山脚的深潭里,有暖暖的泉水;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青青的小草。

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山中的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