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交大:找到新靶点防治肥胖症和糖尿病

 Zsy20151225 2022-02-17

糖尿病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约有 4.6亿20-79 岁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占全球卫生支出的 10%[1]

图片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找到新靶点防治肥胖症和糖尿病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首次揭示了隔日禁食在预防肥胖和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机制,为肥胖症和糖尿病防治研究提供全新靶点。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刘健康教授与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冯智辉教授利用多种基因敲除小鼠,结合隔日禁食模型、高脂饮食模型,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线粒体稳态综合检测、组织细胞共培养、代谢行为学系统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成功解析了隔日禁食改善机体代谢敏感性的具体机制。

团队发现,隔日禁食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线粒体复合物II动态组装,激活肝细胞内精氨酸/一氧化氮代谢网络,通过向肝细胞外释放一氧化氮靶向提高脂肪、肌肉等重要靶器官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效预防肥胖和改善糖尿病症状。

图片

这一研究不仅首次揭示隔日禁食的作用机制,为肥胖症和糖尿病防治研究提供全新靶点,而且革新了对线粒体功能生理病理调控的传统认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该研究成果以《肝脏线粒体复合物II组装停滞可驱动全身代谢能力的提升》为题,在权威科学期刊《先进科学》上发表。

冯智辉特别提醒相关人群,因为个体有差异,一定要找专业医生咨询诊断,听取专家的建议。

他说:“我们的研究最主要是找到靶点,然后开发出药物,达到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目的。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2型糖尿病是 90-95% 的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糖尿病形式,在过去几十年中呈上升趋势[2]。2型糖尿病患者过早死亡的风险要高出两到三倍[3]

图片

肥胖指标与2型糖尿病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肥胖流行病持续增加了三个十年。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并伴随着医疗保健系统的巨大财务负担。

同时肥胖者一生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更大。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了18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定义为体重指数 ≥30的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成人的7倍[4]

研究结果表明

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线性关联。世界卫生组织目前的建议表明,体重指数的阈值为 27.5,以定义远东和中国人群的肥胖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这与白人体重指数30的风险相当。

使用严格的分析方法并对队列研究进行大型荟萃分析,发现在整个体重指数值范围内,体重指数与2 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线性关联。

还有更客观的肥胖测量结果证实了对一般肥胖和腹部肥胖的分析。内脏肥胖指数(代表内脏隔室中的脂肪沉积)的分析显示出强烈的正相关性。

臀围分析证实了关于臀围与全因死亡风险成反比关系的发现[5],表明臀部脂肪室中的脂肪沉积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臀围分析应控制腰围,以显示这些保护作用。

图片

肥胖的定义及标准

肥胖一般以体质指数(即BMI)来进行评判。

其计算公式是:BMI =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中国人的体质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24—28之间为超重,≥28为肥胖。

中国男性正常腰围应在85cm内,80—85cm之间为超重,85cm及其以上为肥胖;女性的腰围则应控制在80cm以内,75—80cm之间为超重,80cm及其以上为肥胖。

图片

参考资料

[1]NCD 风险因素协作 (NCD-RisC)1975 年至 2016 年体重指数、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的全球趋势:对 128·900 万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 2416 项基于人群的测量研究的汇总分析。柳叶刀2017

[2].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全球病因学和流行病学。Nat Rev Endocrinol 2018 

[3].亚洲糖尿病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关联:对超过 100 万参与者的汇总分析

[4].超重和肥胖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程度: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2010年糖尿病临床实践

[5]中心性肥胖和全因死亡风险:7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英国医学杂志2020

本文内容引自公开资料,仅做健康科普。具体诊疗请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建议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