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芝公司宣布,将分拆为两家公司,并出售非核心资产。东芝放弃了最初一分为三的计划,表示分拆为两家公司的安排将比最初的计划更节省成本、更顺利。东芝2月14日在东京发表声明称,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设备业务将被分拆上市,而基础设施业务仍然归东芝所有。 而去年11月,东芝曾官宣战略重组计划,旨在提高重点部门盈利能力,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对此,日媒曾评论称,东芝的拆分意味着日本大规模工业集团时代结束了。 说起东芝,你肯定不会陌生。高楼大厦里随处可见的东芝电梯、走进千家万户的东芝家电和笔记本电脑,140余年历史、数十万员工、日本制造的象征……这些标签无一不承载着东芝的昔日辉煌。 作为曾经傲视全球的日本产业巨头,东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5年。1875年7月,日本东京诞生了一家做钟表的公司,这家公司在之后的日子里因生产灯泡而日益壮大,制造出了全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等家电,让东芝品牌的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20世纪80年代之后,东芝逐渐从家电行业的巨人成功转变为IT行业的先锋。2000年IT业务产值占领公司总产值74%。2016年,东芝的总资产仍有5兆日元,雇员19万人,在日本制造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家有着140余年漫长历程的老牌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在上个世纪的发展中创造了无数个“亚洲第一”、“全球第一”。 然而,东芝在鼎盛之后也看到了大厦倾颓之势。这一势头的开端,似乎是始于一场收购。2006年之后,东芝多次斥资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股份,前后共计70亿美元。随后,在金融危机与核电泄漏的致命打击下,东芝核电业务受到较大挫折,东芝的损失或高达9000亿日元(约合80亿美元)。对核电业务的错误预判让东芝伤了元气。从Gartner(一家独立咨询公司)公布的全球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排名中便可看出,从2011年至今,东芝已经从第三名逐渐退出前十。 财务造假、巨额亏损让东芝不得不出售优质资产,寻求生存的罅隙。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东芝陆续出售了旗下电梯业务、家电业务、医疗设备、电视业务、存储器业务、个人电脑业务等一系列资产股权。 ![]() 在日益旺盛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面前,以西门子、飞利浦、IBM等为代表的大公司纷纷走上了拆分之路,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多专注,围绕核心业务实现细分化、专业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东芝不希望再次错过发展潮流,对自身业务的拆分或许会成为东芝破局的重要一步棋。 东芝业务范围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囊括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社会基础设备、家电等,但在专业化、精细化赛道上,这也是一大弊端。因为东芝的业务涵盖范围大,所以东芝需要更多的资金去维护多个业务的发展。目前,全球各国科技竞争的加剧,对东芝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庞杂的业务门类依然在消耗东芝的成本费用,因而使得东芝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 在新的商业模式面前,东芝开始寻求新的改变。分拆和剥离是优化管理的一种合适的方式,能够让各个独立的业务分支脱离原本僵化的管理体系,重新焕发生机。而且东芝公司毕竟在财力和技术实力方面都还存在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