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通讯技术出现之前,人们通过纸笔相互通信,在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当人们寄出一封书信之后,对亲友的思念便有了寄托,心中便有了期待,一封书信承载着的是对亲友说不尽的思念。唐代诗人司空曙在写给朋友卢纶的《江园书事寄卢纶》诗中便体现了这一点,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种柳南江边,闭门三四年。 艳花那胜竹,凡鸟不如蝉。 嗜酒渐婴渴,读书多欲眠。 平生故交在,白首远相怜。 “种柳南江边,闭门三四年”,我在吴淞江边种下了几棵柳树,隐居在这里已经三四年了。诗人在书信中向朋友卢纶述说近几年的生活,他在南江(即今吴淞江)边的某处种植了几株柳树,效法“五柳先生”,结庐隐居。在闲暇之时,诗人只是倚柳听江声,不再关心纷扰的世俗之事,不知不觉间,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三四年了。在这期间,诗人时时忆起故人,禁不住思念之情,提笔写下这封信。“艳花那胜竹,凡鸟不如蝉”,那娇艳的花儿怎能胜过清瘦的竹子?那普通的鸟儿还比不上鸣蝉。在向朋友略述近几年的生活之后,诗人借助“艳花”和“竹子”,以及“凡鸟”和“鸣蝉”的对比,向朋友讲述自己隐居生活的体会。“艳花”虽娇艳,却不如竹子有气骨;“凡鸟”虽能鸣唱,却没有蝉的吸风饮露的高洁。借助这两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做人要像竹子那般有骨气,要向鸣蝉那般有高雅的志趣。“嗜酒渐婴渴,读书多欲眠”,喜爱饮酒的我渐渐觉得时常口渴;读书的时候经常感到昏昏欲睡。诗人的笔触一转,向朋友述说自己的现状。随着年华的流逝,自己虽然依旧喜欢喝酒,但喝完酒之后的感受却不似以前了,每次喝完酒竟觉得时常口渴。现在依然坚持每天读书,但经常觉得精力不济,常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诗人从这些细微的感受上,察觉到自己已经逐渐衰老,精力不如以往了。“平生故交在,白首远相怜”,庆幸的是我这一生的故交旧友都还在,我在人生暮年想念远在天涯的老友啊。诗人意识到自己逐渐衰老之后,并没有感到过分悲伤,因为他想起了故交旧友,一时间,往日种种,历历在目,带给诗人以温暖。而如今,诗人与故交老友们却远隔天涯,即使想念,却无法相见。于是,他只能研墨提笔,把心中无限的思念灌注在字里行间,让思念随着书信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朋友的身边。这首《江园书事寄卢纶》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书信,虽然简短,但层次分明。诗人首先略述了自己的隐居生活,然后谈到自己注重气骨与品质的价值观;接着谈自己的最近的身体状况,最后以思念作结。诗歌虽短,却能体现出深厚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