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邪与湿邪有何区别?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41条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这条是对上条的补充,发热而咳就是表不解,微喘和不渴就是心下有水气。对于有形之饮邪和无形之湿邪,陈淼和作了形象的比喻,“饮邪,乃水中含气,可用吾人所喝之苏打饮料来联想。湿邪,乃气中含水,可以潮湿空气来联想”。“发热”和“咳”是小青龙汤的本证,“喘”是或然证,但这里是“微喘”,不作加减。“渴”是或然证,“不渴”是小青龙汤的本证,体内有水饮,不伤津液时一般不渴。不渴是常证,渴是变证。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这句在康平本中为旁注小字,后人所注,“服汤已”就是服了小青龙汤以后,原本是“发热不渴”的内有寒饮,喝了小青龙汤,反而口渴了,千万不要以为是喝坏了,“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反而坏事。这是内寒已去的征兆,是欲解的指征。别当回事,继续喝。对于“或渴”与“不渴”,尤在泾作了精彩解读:“或问水饮之证,或渴或不渴云何?曰:水积于中,故不渴也。其渴者,水积一处,而不得四布也。然而不渴者,常也,其渴者,变也。服小青龙汤已而渴者,乃寒去饮消之常道也”。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应用很广,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一、肺胀。《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饮邪郁而化热出现了烦躁,加石膏,这也是胡希恕胡老经常用到的加减法。
二、溢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饮邪外溢肌表,称为溢饮。饮邪在表,大青龙汤治之。如果表里俱有水饮,小青龙汤主之。
三、支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四、吐涎沫。《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妇人吐涎沫本是上焦有寒,治当温化,甘草干姜汤治之,反误下成痞,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小青龙汤温化上焦水饮,之后再治其痞证。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课前思考:

什么是外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