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初起与伤寒表证之鉴别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113条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脉经》和《金匮玉函经》没有“形作”二字,就是“伤寒”。“形作伤寒”,说明不一定是伤寒,但很像伤寒,参第3条,“必恶寒、体痛、呕逆”,估计是恶寒、体痛的表现。到底是不是伤寒,还得看脉。“其脉不弦紧而弱”,康平本的“紧”作“坚”,意思一样。伤寒是表实证,邪正相持,互不相让,所以脉像一定是紧的。伤寒的脉法,讲究对仗,浮与沉相对,紧与缓相对,弦与弱相对,在这一点上,胡希恕胡老讲的很好,可以参阅。伤寒脉浮紧,“脉不弦紧”说明不是伤寒,脉“弱”,说明津液亏虚,津亏当然会渴,所以说“弱者必渴”。康平本在此处有旁注小字“弱者发热”,有发热,有口渴,所以刘渡舟刘老等注家认为这是温病初起与伤寒表证的鉴别要点,国医大师王琦认为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与辛凉解表一类的方剂”。
“被火者必谵语”,本来就津液亏虚,如果误用火攻,津液更虚,胃中水竭,燥热扰心,必发谵语。
 “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康平本断句为:“弱者发热,脉浮者解之,当汗出愈”。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三'弱’字,当俱是'数’字,若是'弱’字,热从何有”?他的问题值得商榷。《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脉弱主热,是可以发热的。“脉浮者解之”,脉弱加脉浮就是脉浮弱,说明病在表,参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参45条:“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也是温病第一方,出现脉浮弱可以用桂枝汤解之,汗出营卫和而愈。但是,如果只是脉弱,不“浮”,说明不一定是外感病,也可能是李东垣说的“劳倦内伤”发热,“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的阴虚发热,就不能“解之”,而是要温补,治以补中益气汤。

第114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课前思考
太阳病,以火熏之,为什么不得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