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13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13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本条顺着上一条讲误用火治法后的治法,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讲的太阳病,一种是说的少阴病。个人认为指少阴病以提示读者鉴别的可能性大。
上一条《伤寒论》试解No.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说的是太阳病/太阳阳明并病范畴中,津液衰亡出现亡阳伴惊狂(精神症状)的情形,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病像太阳伤寒证,即有恶寒、脉阴阳俱紧、无汗等相关表现,但此患者脉不弦紧而是弱,一则不弦表示排除少阳病,二则不紧表示正邪斗争不剧烈(参见《伤寒论》试解 No.3,弱脉则提示津液不足,(胃中)津液不足则渴(治疗宜少少予水),因此本条提的要不就是尚处于太阳中风证范畴的津液不足者(因津液虚而无汗、脉弱),要不就直接是少阴表证范畴的津液大虚者[注]。此二者都为津液亏虚的表证,均不适合用火治法迫大汗出,否则误用火治法后津液血液大耗,邪热入胃则胃中津液干,太阳病则内传入阳明发谵语(参见《伤寒论》试解No.110《伤寒论》试解No.111《伤寒论》试解No.112,少阴病则津液更耗竭(如《伤寒论》287条: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邪热与正气(津液)的倍数对比相差更大(参照《伤寒论》试解No.61中[注2]的阴阳倍数关系),邪热在体内占的比例更大,加之胃中津液干,而发谵语。
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这句话应该接在“弱者必渴”的后面,如果说的是太阳病,发热脉浮弱则为太阳中风证,治疗解病应该用桂枝汤治疗(若误用火法后内陷阳明而谵语可以考虑桂枝二越婢一汤同时解表清热来治疗)微微发汗即可(不可以用麻黄汤类大发汗);如果说的是少阴病,发热在少阴病较少见(因为正气不足一般正邪斗争不剧烈)但也有,脉浮提示表证,弱者提示津液虚,治疗解病的话考虑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微发汗即可。
个人认为,本条指少阴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这几条里全部都是讲的火治法相关,本条如果仍然理解太阳病误用火治法后出现相关症状的话跟前几条内容有重复,因此我认为本条是为了鉴别少阴病,虽症状上像太阳伤寒证(无汗、恶寒),但脉弱,因少阴病为表证,所以同样不可用火治疗治疗。

PS.“渴”到目前为止,有三种病机,一为实证之热证而渴,如少阳病、阳明病;二为水气阻隘津液而渴,如水气病小便不利而渴欲饮水但饮水不解渴者;三为(胃中)津液不足而渴。

[注]太阳病和少阴病都是表证范畴,此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津液亏虚的程度,三阳病为正气/津液尚足,三阴病为正气/津液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