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知话伤寒实录3

 思明居士 2018-04-01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讲4、5、6条,它是伤寒病传变的关系。

学知话伤寒实录3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这一条呢,是根据《内经》来的,《内经》有不是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这个传变关系嘛。这一块是告诉我们伤寒刚得第一天的时候,先在太阳经脉受邪。

一搭脉呢,脉不那么急,不那么紧这种情况呢,一般是不传,也就是说他的病比较轻。传嘛,传者转也。也可以当它是不转病的一个现象。那么得了伤寒一日,颇欲吐,颇就是多,吐的比较严重的意思。如果是颇欲吐,若躁烦,一搭这个脉呢,又数急,数脉,就是快,比一般的脉要快,急的话,还证明这个病变重了。因为急吗,所以有转变的迹象。

我们讲,六经是一个表里的关系嘛,太阳在表,那往里的话呢,一个是半表半里,就是少阳,要往里呢,就是阳明。它这一条传到哪里去呢?因为单独的从颇欲吐这一块是看不出来的,我们讲少阳是柴胡症心烦喜呕,阳明是胃家实嘛,都有吐的这个现象。它这个有可能传少阳,有可能传阳明。

从后面这句话呢,“若躁烦,脉躁急者,为传也”,那么它传到什么地方去了?它实际上是传到阳明去了,直接入里了,烦躁实际上也是阳明病的一个表现。阳明者,胃家实。脉数呢,他就有大热,急的话呢,它就证明这个病重。

下面是第五条,第五条是接着伤寒一日说的,他说: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症不见者,为不传也。

刚才我们说了,六经呢也是一个表里的关系,太阳在表,阳明在里,少阳呢,是半表半里,这是三阳证是这么来分的,那么到二三日的时候,阳明症不见,阳明胃家实嘛,烦躁呀、大便干燥呀、发热呀、汗出呀,都没有。少阳症也不见,少阳呢,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这个是少阳的提纲。就是说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

既然没有出现,别说伤寒二三日,就算四五日,它该是个太阳病,还是个太阳病。这一点呢,和《内经》就有点不相符了,内经写的非常清楚,一日在太阳,二日在阳明,三日在少阳,四日在哪,五日在哪......。它是这么一直传下来的,传到第七天,经都传遍了,所以它自己好了,它是那么讲的。仲景这句话呢,没有按照那个讲,他不单单是二三日,只要是符合太阳病的提纲,它就是一两个月,该用麻黄汤还用麻黄汤。

我记得原来看《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嘛,民国的经方大家,它里面记载着一个,麻黄汤证大概是等着一个月的。所以,我们不要总是纠结医理,今天这个病在太阳了,明天这个病在阳明了,不要总是这么想,我们还是要看个人的实际症状,实际症状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按什么方法来治。

底下是第六条,第六条的第一句话,我们原先讲了,就是: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那么前面太阳病这三个字,实际上是错的,发热而渴,不恶寒,怎么是个太阳病呢?我不知道是错简了,还是后世编的时候一看有发热,就给放到太阳病里面了,这一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一个太阳病的情况,这个里有热,就是转阳明,即使是太阳病,它也是合转了阳明,得叫做太阳阳明合病。

但是它这里呢,也不恶寒,我们后世在总结仲景的学术的时候,一般是说,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嘛,没有恶寒的话,根本就不算太阳病。所以下面就出来了,别人把这个病当成太阳病了,用太阳病发汗的方法来治了。

形成了什么情况: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下面这一大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种情况是不能发汗的,若发汗已,给他吃了发汗的药了,身灼热者,名风温。因为它不是一个表证,然后给他吃了发汗药之后,津液失脱嘛,他肯定会出现身灼热的现象。那么仲景把这个现象呢,归结了一个词——风温。

风温呢,我们还不能小瞧,怎么说呢。后期呀,像吴鞠通等人啊,实际上都是这一条没看明白,然后自己发展发展,发展成一个学术,现在是个大行其道的学术——温病派。

那么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这个浮呢,我们不可以理解成它邪在表的一种表现,我们只能理解为它要虚脱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本身没有恶寒的情况在,再一个呢,看他后面,自汗出,这个自汗出一般都是那种大汗。身重,多眠睡,鼻息闭鼾,语言难出,看他后面到一种什么程度呢?也就是说,人脱水了,差不多昏迷那种情况,最起码是发热、谵语嘛,阳明病严重的话发热、谵语嘛!他就是个阳明病,这种程度,你想不让他多眠睡,他也会多眠睡,因为他没有精神,没有气力嘛。

鼻息闭鼾,因为各处津液虚脱之后,都干燥嘛,再一个嘛,有可能肌肉僵持呀,松弛倒是也有可能,因为人在半昏迷的状态,他可能堵塞气道,然后呼吸的话,就像打呼噜那种感觉,而且这种情况,眼也迷离了,说话也说不出来了,基本上就是这样,这实际上是个误治的病。

底下呢是: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下的话也不行,现在呢他没有表证,阳明那个热,又不是那种实热,像大便干燥那种实热,这个时候给他一下,邪热更容易入里,津液失散的更多,他为什么小便不利呢?因为全给泄完了嘛,没有水分了,直视失溲——这个人,眼睛直直的,失溲呢,理解成没有小便也行,突然间尿了也行,都能理解。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就是火攻的方法也不行,什么叫火攻呢?现在的火疗呀,拔罐呀,艾灸呀,这一类基本上都算火攻的方法。

那么如果是阳明病,里有热,我们是禁止火攻的。因为我们看下面: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当然,这里说的比较严重了,但的确有灸坏的,或者火针扎坏的,包括过去的土方法,把地上挖个大坑,放上柴火烧热了,把人放到里面去蒸,,要是寒证的话,还可以,要是阳明实热的话,一蒸肯定给蒸死了。

这一段呢,主要还是跟太阳病做一个对比,让人辨证,也就是我昨天说的,我们可以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经方,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情况下,不能用经方。

像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说:风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这都是瞎胡闹,他实际上就是没有看明白这一条弄出来的,这个时候是不能用桂枝汤的,因为有热嘛。热,我们是清解为主,就是白虎汤这一类的,有汗出、有脉浮,如果再稍稍有点恶寒的话,我们可以用白虎加桂这一类的,但是不能单独用桂枝汤,当然麻黄汤就更不可能,因为汗出嘛,没有用麻黄的机会。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人体津液虚呢,没有血色,女人过了三十都怕叫黄脸婆,微发黄色,就是血不是红扑扑的。没有血,我们黄种人肯定是微发黄色的,惊痫就是抽风,时瘛瘲,瘛瘲还是内经里的一个病名呢,实际上就是痉挛,痉挛就是抽筋嘛,不论是抽风、抽筋,都是内里津液虚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记住,不要发汗就可以了。

主讲人:刘学知

地点:学医中医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