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臟结之肝脾肾结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167条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病胁下素有痞”,“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主要讲三个病,结胸、脏结、痞,在《伤寒论》中,有痞字的条文共十九条,需上下文联系着看,不能一看到痞,就认为是三泻心汤治疗的痞证,除了做为病证名,痞还做为症状名出现,如96条的:“或胁下痞硬”,就是痞满、胀满,满闷不通的意思。在本条中,痞特指腹内结块,是痞块的意思,和癥瘕积聚是一类,是有形的痞块,“素有”说明胁下早就有了痞块。胁下之痞块, 
“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这是截然不同于129条,130条的症状。胁下平素就有痞块,这个痞块还很大,连在肚脐旁边,疼痛的时候少腹还有牵扯痛,严重的会使外生殖器收缩到腹腔之内。在《黄帝内经》的体系中,筋属于肝的系统。《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就是说,如果肝臓结,气血不行,经筋失养,就会出现一系列与筋相关的疾病。《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因为“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所以“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不起、缩入、纵挺不收,都是筋的问题。本条臓结是阴寒,属于“伤于寒”,“阴缩入”与“入阴筋”是一个意思,就是外生殖器有向内收缩的感觉,严重的确实可以缩回去。
“此名藏结,死”,虽然没有表现为“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上白胎滑”,但依然是臓结,而且是最严重的臓结,不是难治,也不是不可攻,而是死证。
胁下是肝胆之位,肝臓结,脾主少腹,痛引少腹,脾臓结,阴筋即宗筋,外生殖器,肝也管,肾也管,肾臓结,病连三臓而成三臓臓结。可能就是现在的肝癌、肝硬化、胆管癌、胰腺癌之类的疾病转移了。连在脐旁,痛引少腹的,可能就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等等有关,之所以称死证,与古代的医疗条件有关,对于病入三阴的这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攻不得、补不得,虽然不会马上就死,但痊愈无期,故曰死。现代医学虽然也达不到治愈,但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对患者而言,也算一丝希望。
第131条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课前思考:
1.什么是“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2.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前为什么不说“热入”?
3.同样是误下,为什么结胸就是下之太早?痞证为什么不说下之太早?
4.如何区分结胸证的项强与太阳病的项强?
5.为什么不用大陷胸汤,而是用大陷胸丸治疗结胸证的项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