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豉汤证的禁忌症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38条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本条是与栀子豉汤证作鉴别诊断。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假设是阳明病胃家实的患者,下之当愈。如果攻下之力不足,就会出现228条“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现在出现了与之相似的证候,“心中懊憹而烦”,伤寒论中“而”是强调的意思,而字后的证候比而字前的证候要重,如“汗出而喘”是喘重,“喘而汗出”是汗出重。本条是“烦”比“心中懊憹”重,所以千万不可方证相应,开一个栀子豉汤治之。本条的重心在“烦”,不在“心中懊憹”。参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胃中有燥屎”会出现“烦躁”,现在只有“烦”没有“躁”,不能肯定就是大承气汤证,所以必须搞清楚此处的“烦”究竟是“实烦”还是“虚烦”?如果是实烦,说明“下之”力量不足,仍可攻之。如果是虚烦,那说明“下之”是误治,不可再攻,可以用“心中懊憹”的栀子豉汤类方治疗。“阳明病,胃家实也”,所以通过大便的状态来判断“心中懊憹而烦”的虚实。
“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康平本为“胃中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若有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为小字注解。那如何判定胃中有燥屎,可以攻之呢?腹部胀满拒按,按之疼痛,绕脐痛,大便坚硬,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等等兼证可以提供鉴别诊断。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如果腹满不重,只是微微有些胀满,大便虽硬,也只是大便头硬,后面都是溏稀便,这是“欲作固瘕”的阳明中寒证,说明攻错了。这时候的“心中懊憹而烦”就是虚烦,有注家认为是栀子豉汤证,我认为不妥。因为还有兼证“腹微满”,不是单纯的热扰胸膈,参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如果将“欲作固瘕”的阳明中寒证误诊为阳明里实证,继续用大承气汤攻之,就会出现209条的“阳明病……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如果确定有燥屎,可以用大承气汤攻之,也可以用小承气汤试之。

第239条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课前思考:
绕脐痛和烦躁为什么会发作有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