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209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8-01 发布于浙江

第209条

阳明病,潮热,⼤便微硬者,可与⼤承⽓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便六七⽇,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承⽓汤,汤⼊腹中,转失⽓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也,欲饮⽔者,与⽔则哕。其后发热者,必⼤便复硬⽽少也,以⼩承⽓汤和之。不转失⽓者,慎不可攻也。

⾦·成⽆⼰《注解伤寒论》

潮热者实,得⼤便微硬者,便可攻之;若便不硬者,则热未成实,虽有潮热亦未可攻。若不⼤便六七⽇,恐有燥屎,当先与⼩承⽓汤渍之,如有燥屎,⼩承⽓汤药势缓,不能宣泄,必转⽓下失;若不转失⽓,是胃中⽆燥屎,但肠间少硬尔,⽌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则虚其胃⽓,致腹胀满不能⾷也。胃中⼲燥,则欲饮⽔,⽔⼊胃中,虚寒相搏,⽓逆则哕。其后却发热者,则热⽓乘虚还复聚于胃中,胃燥得热,必⼤便复硬,⽽少与⼩承⽓汤,微利与和之,故以重云不转失⽓,不可攻内,慎之⾄也。

清·吴谦《医宗⾦鉴》

【注】

阳明病,潮热⼤便微硬者,可与⼤承⽓汤,不者,不可与之也。若不⼤便六、七⽇,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承⽓汤,汤⼊腹中转失哕⽓,则为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秽⽓,此但初头后必溏,是尚未成也,不可攻之。攻之必寒⽓乘虚上逆,胀满不能⾷也。欲饮⽔者,得⽔则哕,亦由虚寒之⽓上逆,不能化⽔⽽下输也。若其后所发潮热不退,必是⼤便再硬,但已经下后,所硬者⽆多,只以⼩承⽓汤和之可也。故凡服承⽓汤不转失⽓者,慎不可攻也。此盖仲景戒⼈不可轻下之意。

【集注】

⽅有执⽈:此以潮热、转失⽓次第⽽详⾔之,以决当下之候也。转失⽓,反屁出也。胀满,药寒之过也。哕,亦寒伤胃也。复⽽少者,重下故也。末句重致叮咛之意。

喻昌⽈:若腹中⽓仍不转,则不但⽤⼤承⽓⼤差,即⼩承⽓亦差矣。

程知⽈:上条⽈:外欲解,可攻⾥。⽈:外未解,未可与承⽓。⽈:可与⼩承⽓,微和胃⽓,勿令⼤泄下。此条⽈:可与。⽈:不可与。⽈:乃可攻之,不可攻之。⽈:少与⼩承⽓。⽈:以⼩承⽓和之,慎不可攻。多少商量慎重之意。故惟⼿⾜濈然汗出,⼤便燥者,始主之以⼤承⽓,若⼩承⽓,犹是微和胃⽓之法也。

汪琥⽈:转失⽓,则知其⼈⼤便已,肠胃中燥热之甚,故其⽓不外宣,时转⽽下;不转失⽓,则肠胃中虽有热,⽽渗孔未⾄于燥,此但初头,后必溏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此必因脉之迟弱,即潮热尚不⾜据,⼜⽴试法。如胃⽆燥屎⽽攻之,胃家虚胀,故不能⾷。虽复潮热、便硬⽽少者,以攻后不能⾷故也。要知不转⽮⽓者,即渴欲饮⽔,尚不可与,况攻下乎?以⼩承⽓为和,即以⼩承⽓为试。仍与⼩承⽓为和,总是慎⽤⼤承⽓⽿。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燥屎阻碍,滞⽓之郁遏者多,⼩承⽓泻其壅滞,隧道略通,故转失秽⽓,此当以⼤承⽓攻之。若不转失⽓,则胃⽆燥屎,攻之败其中⽓,必胀满不能⾷也。与⽔则哕,亦不能饮,虽其后阳回发热,⼤便坚矣,⽽粪必少也。以其不能⾷,故亦⽌可以⼩承⽓汤和之,不可攻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俗语有之「肺腑⽽能语,医师⾯如⼟」,⾔内藏之未易臆断也,故近代医家,每有试药之法,审断不确,先⽤轻剂以尝之,辨证既精,然后改⽤重剂。虽未免徘徊观望,然亦慎重⽣命之道也,此节实即试药之法。

盖阳明为病,惟热发⽽汗泄者,⽅可与论⼤便燥实与否,⽽后攻之以⼤承⽓,若但有潮热⽽⼤便不坚,未⾜⾔攻下也。不⼤便六七⽇,似可以攻下矣,然肠中燥实与否,尚未可定,⽽必先⽤⼩承⽓以尝之。服药后,肠中苟已燥结,⼤便当下不下,⽽但转⽮⽓,则燥实显然,然后⽤⼤承⽓汤,可以⼀下⽽愈。

若不转⽮⽓,⽽⼤便初硬后溏,虽外见阳明之燥,中实含太阴之湿,以⾥湿之证,⼜经妄下,甚之以虚寒,则湿之所聚,腹必胀满。胃⽓虚寒,⾷⼊则吐,下湿上燥,渴欲饮冷,⼊咽即病哕逆,后⽂所谓:「胃中虚冷不能⾷者,饮⽔则哕」,即此证也。得此证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萸以温厥阴肝藏,即所以和渗⼊胃底之胆汁,兼⽤⼈参、姜、枣以救胃⽓虚寒,则胃寒去⽽哕逆平矣。设嗣后仍见潮热,必其⼤便当燥,仍宜⽤⼩承⽓汤试之,以观其转⽮⽓与否。若转⽮⽓,⽅可⽤⼤承⽓汤以攻之,否则胃寒哕逆之证,不免复作。此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也。须知和之者为⼩承⽓,攻之者为⼤承⽓。张隐庵以慎不可攻,属⼩承⽓说,直谵语⽿。

刘渡⾈《刘渡⾈伤寒论讲稿》

这⼀条是讲燥屎已成未成、可下不可下的辨证,以及⼤⼩承⽓汤的使⽤⽅法。

条⽂分四个⼩段理解,阳明病,潮热,⼤便微硬者,可与⼤承⽓汤;不硬者,不与之。这是第⼀个⼩段。若不⼤便六七⽇,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承⽓汤,汤⼊腹中,转⽮⽓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这是第⼆⼩段。若不转⽮⽓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也。欲饮⽔者,与⽔则哕。这是第三⼩段。其后发热者,必⼤便复硬⽽少也,以⼩承⽓汤和之。这是第四⼩段。不转⽮⽓者,慎不可攻也。这是个叮咛之词,张仲景让我们提⾼警惕。

在提法上,字⾥⾏间⾥有商量之意。要体会这个精神,张仲景告诉我们要慎重,不可孟浪。阳明病,潮热,⼤便微硬者,阳明病,⼤便硬还有潮热,可与⼤承⽓汤。为什么?因为有潮热,有⼤便硬,所以是阳明病的可下证的⼀个有⼒的根据。

第⼆个⼩段若不⼤便六七⽇,恐有燥屎,如果阳明病不⼤便六七⽇,恐有燥屎,恐怕他有燥屎。这时候⽤⼤承⽓汤给他泄吗?不⾏,这时候不能⽤⼤承⽓汤,因为虽然是六七天不⼤便,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承⽓汤证还不够齐备。⽐如我们上边说的热的问题,汗的问题,有的不够齐备,不是典型的⼤承⽓汤证。所以医⽣就处在⼀个踌躇不前的阶段,⼜像是有燥屎,⼜不典型。这时候,欲知之法,就是要进⼀步诊断到底是有燥屎、没燥屎,少与⼩承⽓汤,⼩承⽓汤有⼀个剂量的问题,现在不是给⽤⼩承⽓汤治病,⽽是通过⼩承⽓汤来确定到底是不是有燥屎,所以少给点⼉⼩承⽓汤。不是⼀付⼩承⽓汤都喝了,⽽是少与⼀点⼉⼩承⽓汤。倘若腹中转⽮⽓者,乃可攻之。服⼩承⽓汤以后,转⽮⽓者,如果肚⼦⾥有燥屎,⼩承⽓汤⼜吃的分量很少,不是多与,是少与,⼩承⽓汤的药⼒很⼩,燥屎凝结的⽐较重,所以燥屎就不能下,但是也不能⼀点⼉影响没有,燥屎有点⼉转动,但是下不来。⼀转动,就⽮⽓,这个屁特臭。乃可攻之,然后就可以⽤⼤承⽓汤了。这是第⼆⼩段。

如果⼤承⽓汤证的诊断不明确,⼤承⽓汤不要轻易⽤。像有燥屎,⼜怕不准,医⽣可以先给他吃点⼉⼩承⽓汤,吃了⼩承⽓汤有燥屎就要转⽮⽓,就可以⽤⼤承⽓汤。若不转⽮⽓者,倘若吃⼩承⽓汤没转⽮⽓,就没有燥屎,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没有燥屎,⼤便也是六七天不解,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初头硬,⽽后必溏,贴近肛门的粪便是硬的,下不来,后边是软的,甚⾄是溏的。⼤便虽然下不来,但不是燥屎,⽽是初头硬,后必溏,所以就不能⽤⼤承⽓汤攻之,因为⼤承⽓汤是治燥屎的,它⾥还有溏便的,你怎么好⽤⼤承⽓汤?攻之必胀满不能⾷,欲饮⽔,不成实,这样的不成实的⼀个⼤便,根本没什么燥热,反⽤⼤承⽓汤峻下,这叫虚其虚⽽实其实,必伤脾胃之⽓、必伤脾胃之阳。脾胃⽓伤,就肚⼦胀满,不能吃东西,不但不能吃东西,欲饮⽔者,与⽔则哕,甚⾄喝⽔就呃逆。意在⾔外,中焦变寒了,所以饮⽔则

哕。这是第三个⼩段。

有的注家说这以后的是衍⽂,注到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也,底下就不说了。咱们还得讲完,底下这段说明,泻下以后⼜发热,必⼤便复硬⽽少,这是阳明实热复聚于肠,还得泻下,往下就不要⽤⼤承⽓汤,⽤⼩承⽓汤,因为前边⽤过⼤承⽓汤了。这个解释有些牵强,前后⽂衔接的不是那么严密。其后发热者,这其后根据什么?⼤便泻下之后应当病好了,为什么⼜发热?阳明之邪热⼜复聚、凝结,必⼤便复硬。这时候就不要⽤⼤承⽓汤了,因为已经泻下⼀次了,现在就可以⽤⼩承⽓汤了,调和就好了。

不转⽮⽓,慎不可攻也。怎么不可攻?这是个叮咛嘱咐之词。如果吃了⼩承⽓汤不转⽮⽓的,千万不可攻了,要是攻了那就错了,必胀满不能⾷也。我们从这些条⽂中抽出点⼉什么东西来?就是⽤⼤承⽓汤的要有发热、⼤便硬。怎么知道⼤便硬?这个⼈他转⽮⽓,我们上⼀次讲到⼩便利与不利,津液能不能还于胃中,那是从⼩便来说的。现在讲的转⽮⽓,⼀般会想到⼤半是总得先吃点⼉⼩承⽓汤,看转不转⽮⽓,转⽮⽓就⽤⼤承⽓汤,不转⽮⽓就不下了。当然,这条是这么个意思,但不是教条的。⼤便燥结,不⽤⼩承⽓汤,也会转⽮⽓。另外⼀个就是可攻不可攻。这样的转⽮⽓是可攻;初头硬后必溏的不能攻,要是当⼤便燥结攻下,必胀满不能⾷,饮⽔者,与⽔则哕,就伤了脾胃之⽓。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段相当好。阳明病主要是发潮热,根据前⾯可以知道发潮热,可以攻,不过必须同时有⼤便微硬,这才能⽤⼤承⽓汤。这⾥容易让⼈误会,以为⼤承⽓汤是专攻⼤便硬,事实上不是这样,必须潮热到⼤便硬的程度,这是⽤⼤承⽓汤的⽕候。这个全是热实于⾥的⼀种阳明病,⼤承⽓汤的应⽤必须到了出现⼤便硬才能⽤,要是不硬是不能⽤⼤承⽓汤的。所以要是把⼤承⽓汤看成是专攻⼤便就错了,它是治病的,这个⼤便硬是⽤的⽕候。

「若不⼤便六七⽇」,那么不⼤便已经六七天了,究竟是⼤便是硬,还是不硬呢?要是有硬的症候可⽤,像是有⼿⾜濈濈然汗出。如果没有这些症候,可是已经六七天不⼤便了,⾥头恐怕有燥屎,那么要怎么确定呢?「欲知之法,少与⼩承⽓汤」,这时候你可以少少给⼩承⽓汤来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如果是⼤承⽓汤证,⼤便已经硬了,你给⼩承⽓汤,⼤便是下不来的,不过服了也⽆害。「汤⼊腹中,转⽮⽓者,此有燥⽮也」,这个⼩承⽓汤喝下以下,⼊腹中只转⽮⽓⽽已,就只是放屁,下⾯通⽓,表⽰⾥头有燥屎。「乃可攻之」,只是放屁,这个表⽰⼩承⽓汤的⼒量不及,所以可以⽤⼤承⽓汤。

「若不转⽮⽓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另外⼀⽅⾯,喝了⼩承⽓汤以后,如果不转⽮⽓,⼤便就下来了,这个⼤便前头是硬的,后⾯是便溏,说明⾥头还没全实,那么你不可以⽤⼤承⽓汤攻下,所以「此但初头硬,后必溏」这个时候,⽤⼩承⽓就对了。「攻之,必胀满不能⾷也」,这个情形如果给吃⼤承⽓汤,必然因为攻伐太过,虚其胃⽓,造成胀满不能⾷,就会发⽣虚胀虚满⽽不能⾷。

「欲饮⽔者,与⽔则哕」,因为⼤下之后,津液伤得厉害,想喝⽔,可是与⽔则哕,这是胃太虚了,所以给⽔既是试之,也是治之。「其后发热者,必⼤便复硬⽽少也,以⼩承⽓汤和之」,吃过⼩承⽓汤以后,下了初硬后溏的⼤便,潮热也好了,可是没多久⼜发烧了,⼜发潮热,这个是⼤便硬⽽少也,⼀定是⼤便⼜硬了,不过量少,因为泻过了嘛。「以⼩承⽓汤和之」,这个情形可以⽤⼩承⽓汤来和之。

这节主要是说⼀开始的这种情形,如果吃了⼩承⽓汤以后,转⽮⽓,⽽且病进展了,⼤便变硬了,可以⽤⼤承⽓汤。如果不转⽮⽓,慎不可攻也。这个使⽤⼤承⽓汤要慎重,临床上疑似之间,你要从轻治,不要从重治,⽆论汗吐下都应该如此。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

答:㈠张仲景论“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的辨证精神是突出辨阳明热结证,既要辨病变证机,又要辨病证表现,只有相互结合,才能辨清病变本质。㈡张仲景论“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的核心是强调运用大承气汤未必都是大便硬结不通,应用大承气汤审明病变证机最为重要,不能局限于大便不通。

②怎样理解“不硬者,不可与之”?

答:㈠张仲景论“不硬者,不可与之”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大便不硬而溏泄者,不能用大承气汤;二是大便不硬,病变证机没有热结不通,不能用大承气汤。㈡张仲景论“不硬者,不可与之”的辨证精神是突出运用大承气汤,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

③怎样理解“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

答:㈠辨识“不大便六七日”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阳明热结;二是阳明寒结,辨阳明热结证可用承气汤攻下,而阳明寒结证则不能用承气汤攻下。㈡张仲景论“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的目的是强调辨“不大便六七日”,既没有明显的热,又没有明显的寒,但病证表现则偏于热,对此欲辨清病变证机属性,可选用小承气汤试探,但用量必须小于常规用量。㈢张仲景论“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而强调用小承气汤试探性治疗,得出病是阳明热结证,可再用小承气汤,达到治疗目的为止。㈣张仲景论“汤入腹中,转失气者”而强调服用小承气汤,热结得小承气汤而转动,转动的标志是腹中浊气得以下行,病变证机是“此有燥屎也”,可继续用小承气汤攻下。

④怎样理解“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答:㈠辨识“不大便六七日”的病变证机或是阳明热结,或是阳明寒结,再则辨阳明寒结证有类似阳明热结证,应重视鉴别诊断。㈡辨阳明内结有疑似,但又无明显辨治要点,可用小承气汤试探,若用小承气汤没有腹中浊气转动,则标志阳明内结不是热而是寒,以寒攻寒,寒结不通,则腹中无浊气转动,其治不能再用小承气汤,必须改用温下方药。㈢辨识“此但初头硬,后必溏”的病变证机是寒内结则大便初头硬,阳不化湿则大便后必溏。

⑤怎样理解“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

答:㈠辨治“不大便六七日”的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是阳明热结轻证,其治可用小承气汤,若用大承气汤攻下,必伤胃气,导致病变证机演变为寒气内结而为腹胀满,胃气不降则不能食。㈡辨治“不大便六七日”的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是阳明寒结证,其治不能用小承气汤,若逆而用之,必定以寒助寒,寒气内盛,浊气壅滞而上逆,则演变为“必胀满不能食”。

⑥怎样理解“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答:㈠辨治阳明热结证,若用寒药攻下太过而损伤胃气,必导致寒气留结,胃气不降而上逆,饮水而不得入,入则哕逆。㈡辨治阳明寒结证而用寒下方药,势必损伤阳明胃气,寒气内结,浊气上逆,不能饮水,饮水则哕逆。

⑦怎样理解“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

答:㈠辨治阳明热结证,若用小承气汤而引起病证发生变化,其治就不能再用小承气汤。㈡辨治阳明热结证,若用小承气汤而引起病证发生变化,又因夙体因素而导致病演变为阳明热结轻证,其治可继续用小承气汤,达到治疗目的为止。

⑧怎样理解“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答:㈠辨治阳明病,药后若“腹中转气”,其治可攻下。㈡辨阳明病,若药后腹中未有转气,标志腹中未有浊气壅滞,其治不能用攻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