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小承气汤相似证的鉴别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09条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本条是用大便微硬、潮热、转矢气、发热等证候,判断肠道中燥屎硬结程度,以推知该使用哪个承气汤。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本段内容,康平本独立成条,且“可与大承气汤”为“可与小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康平本为小字旁注。内热蒸薰出现“潮热”,“里热实”占了“里热”两个字,“大便微硬”不是大便坚硬,属于现在说的香蕉便,只能说大便成形,可以排除大便溏,也可以排除大便燥结,不能算“里热实”中的“实”。所以,既不是调胃承气汤证,也不是大承气汤证,而是康平本所说的小承气汤证。如果大便不硬,说明只是有内热,没有燥结,是调胃承气汤证,别说大承气汤,连小承气汤也不能用。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本段内容,康平本独立成条,退一格书写。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这一段是讲小承气汤作为试药法的应用。临床中很多人六七天不大便,但不伴有潮热、手足濈然汗出等证候,属于不典型的阳明腑实证。对于这种可能有燥屎,又怕用大承气汤攻过了的人,保险起见,仲师想了一个办法,用小承气汤试服。“少与”就是少喝一点,然后观察动静。喝了药以后,“转失气者”就是“转屎气”,屎欲动,气先行,放臭屁是有燥屎的指征,可以用大承气汤攻下。为什么服药后会转屎气呢?如果大肠中燥屎内结,厚朴、枳实推不动燥屎,气却可以下来,人就会放屁。这种用小承气汤试探的办法,还见于214条,以仲师的水平,还如此谨慎,我们更需如履薄冰。
“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如果喝了小剂量的小承气汤后没有放屁,说明肠道中没有燥屎内结,之所以六七日不大便,是因为“初头硬”,堵塞了肛门。但后面没有燥屎,都是稀溏便,这是191条胃中虚冷的阳明中寒证,绝对不能攻下。胃中虚冷,再服寒凉的攻下之剂,就会胃中胀满、不能饮食。如果患者想喝水,一喝水就干恶心,胀满也罢,哕也罢,都是寒凉伤胃。参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吴茱萸汤主之。
为什么出现“初头硬,后必溏”这么明显的中寒后,仲师还要再三叮嘱不可攻之呢?注家没讲,我认为可能与大承气汤主治的“热结旁流”有关。热结旁流证也是燥结于内,一天多次拉很臭的清水,水能过去,大便却下不来,要用大承气汤攻下。这里叮嘱不可攻,估计是要我们鉴别溏便与水样便。
“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用小承气汤试药之后,过了几天,体内热邪复聚,郁而发热。但毕竟是刚刚用过下法,大便虽硬量却很少。这时候虽然有热、有大便硬,但本质上是津液虚,不能用大承气汤攻之,而是要“以小承气汤和之”。那么,小承气汤到底是和之还是攻之?张隐庵曰:“夫少与为和,多与为攻”,如果小剂量服用小承气汤就是和之,足量服用小承气汤就是攻之。208条曰:“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言外之意,喝的多了,一样能攻下。所以,后面这句“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不是重复前面说过的话,而是强调用小承气汤微和胃气时,还要问患者放屁的情况,如果少量服用之后,没有出现放屁的现象,千万不能继续喝,再喝就是攻下,就可能出现“大泄下”。
由于大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有许多相似之处,辨证时稍有不慎就会误治。仲师表述特别谨慎,用语为“少与”、“和之”、“未可与承气”、“可与小承气”、“勿令大泄下”、“乃可攻之”,刚说完“不可攻之”,又说“慎不可攻”。千叮万嘱,反复讲述,惟恐后人犯下“不当下而下”,“当下而过下”的错误。

第210条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课前思考:
1.  218、221条中都有喘满、谵语,都没有说是死证,为什么本条出现谵语,就说喘满者死?
2.  如何治疗谵语、郑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