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214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二百一十四条

原文:陽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注:①脉滑而疾:脉象圆滑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快速,一息七八至。

  ②转气:又称转矢气,即肠腑有气从肛门排出。

  ③微涩:微弱无力,往来蹇涩,不流利。

释义:(陽明病谵语,是胃中浊热上扰心神所致;潮热,为陽明胃家实的典型发热,见此二证,说明陽明腑实轻证的治法及禁忌。)

  陽明腑实已成,似可投大承气汤攻下,然必脉证合参,方可断之。如果脉见沉迟或沉实有力的,是燥屎内结已深,邪气壅盛,气血受阻,脉道不利的反映,当属大承气汤峻下之证。若见脉滑而疾数,说明陽热虽盛,但燥实结聚未甚,尚未完全敛结成实。此时虽见潮热谵语,亦不能用大承气汤峻下,而当以小承气汤和下为宜。小承气汤泻热通腑,行气消滞,但得腑气一通,则燥热可消,潮热谵语随之而去。

  因脉“滑”为流利不定之象,而“疾”则至数过快,可能伏有里虚之机。所以,使用小承气汤也需谨慎小心,可先暂予小承气汤一升,作为试探,以观察药后反映。若腹中转矢气者,是因药物作用于肠腑之燥结,推动浊气下趋,所谓“屎未动而气先行”。由此可推测出肠腑之燥结已经形成,可以继续使用小承气汤原方,以通为度。若不转矢气者,是肠腑中并无燥屎阻结,浊热之气不甚,而多为大便初硬后溏,故不可再用小承气汤泻下。

  若服用小承气汤后,第二天又不大便,脉由滑疾转变为微涩,则里虚之象毕现。因微主气虚,涩为血少。脉证合参,实为正虚邪实。盖肠腑中有燥屎阻结,邪热壅实,必须尽快攻下,而患者正虚血少,陰津匮乏,有无力承受攻下。若强行攻下,则津气下脱,陰陽离决,立时殒命。补则反助病邪,壅滞气机,肠腑不通,亦是促死。病重势急,攻补两难,甚为棘手,故曰“难治”。

己亥年八月初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