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附子甘草汤之脉能否见沉象?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02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本条没有描述具体脉证,大多数注家认为本条需与301条互看,于是就引出来两个问题,“少阴病,始得之”有“反发热,脉沉”,那么,“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之后有没有反发热?有没有脉沉?
从后文“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来看,注家是认可反发热的,不然为什么微发汗?有注家特意指出微发热、微恶寒。但是,在脉沉的问题上,或避而不谈,或不予承认。曹颖甫曰:“初非见沉脉者,但宜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见沉脉者,方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也”。胡希恕胡老说:“由上条脉沉而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知,本条脉不沉”。两位经方大师都不认可脉沉,那么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始得之时还脉沉的少阴病患者,得之二三日之后反而不沉了,仅有微热,是不是欲愈之象?是不是不需要治疗了?我们凭什么认定为少阴病?
我认为,本条虽然微发汗,但不一定有反发热或微发热,但是有恶寒而蜷和脉沉,不然无法认定为少阴病,只不过,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可能沉而有力,偏于邪气实,邪实者,发热也甚。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可能沉而无力,偏于正气虚,正虚者,发热也微。但脉一定不微,参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康平本为小字注解,与《金匮玉函经》一样,为“以二三日无里证”,“无证”为“无里证”。注家大多解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之后,没有出现“吐利,心烦不得眠”等里证,说明邪未入里,寒未化热,邪仍在表,所以去掉辛散的细辛,换上甘温之甘草,即使是虚人外感,微发其汗也不需要考虑津液的问题。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结构与桂枝汤很像,麻黄甘草,苦甘化阴,能生津液。附子甘草辛甘化阳,能生阳气。温经散寒,邪气得解。既然是微发汗,能不能以桂枝代替麻黄呢?不可!因为桂枝无力开表,一个腠理不开的患者,以炮附子温阳固表,如何让外邪出表?所以,虽然少阴病患者阳气不足,只要有炮附子打底,有炙甘草甘以缓之,无需顾虑麻黄发表过峻。

第303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1.“得之二三日以上”,注家大多解为寒极化热或寒邪入里化热,三日以上就化热了吗?那少阴寒化岂非只能是始得之,一二日之间?
2.试述心中烦与不得卧的病因病机。
3.胡希恕胡老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安卧入睡者,病已传半表半里而为少阴少阳并病,故作虚烦,宜黄连阿胶汤主之”。那本方到底是治少阴病还是少阴少阳并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