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脉篇之足阳明胃经(八)足三里穴应用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足三里:足三里是大穴,很多人用四指横量髌骨下三寸,是不准确的。“䯒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用大拇指顺着患者胫骨从下向上推,推到胫骨粗隆微微隆起处,腿外侧一横指处的凹陷中是穴。足三里穴取得准不准是有标准的,“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用力按住足三里之后,脚上的跗阳脉就不跳了,如果足背动脉还在跳动,说明取的不准确。

“足阳明胃脉,所入为合土”,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五行属土,胃经五行属土,是胃经的本穴,本穴既可以补,也可以泻,虚实皆治。“合主逆气而泄”,可以治疗逆气而泄的病证。“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还是胃的下合穴,可以治疗胃家的疾病。“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积,肠鸣,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足三里是最适合艾灸的穴位,可以治疗胃家寒证引起的胃痛、胃胀,既可以治疗肠鸣泄泻,又可以治疗大便不通,有双向调节作用。“脏器虚败,真气不足”,胃为水谷之海,胃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五脏六腑的藏气就会不足。“真气”,肾为先天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气。先天元气和后天水谷精气相结合,化生出的就是真气。艾灸足三里,可以刺激后天之本,增强吸收水谷精气的能力。“心闷不已,猝心痛,腹有逆气上攻”,胃病可以表现为心脏病的症状,心属火,胃属土,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治心脏病很少用足三里,但胃经经穴确实有这个效果。合主逆气而泄,可以治疗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可以代替髀关穴、伏兔穴等必须采取特殊体位的穴位,为患者提供方便。“小肠气”是疝气,“水气”是水肿,“蛊毒”是危重的、突发的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足三里能补真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艾灸足三里可以作为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手段。“四肢满,膝胻酸痛”,四肢胀满,膝关节和小腿酸痛,这是阳气不足,脾主四末,足三里可以培补正气。“目不明”,眼睛下方向黑睛攀生翳膜引起的眼花,视物不清,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治疗。“产妇血晕”,产妇生产以后,突然头晕眼花、胸闷恶心呕吐,是气血双亏,足三里穴可以气血双补。“秦承祖云诸病皆治”,人体有两个穴位“诸病皆治”,一个是胃经的足三里,一个是膀胱经的膏肓穴,可以治疗各种虚损性疾病。“华佗云:主五劳赢瘦,七伤虚乏,胸中痰血,乳痈”。五劳七伤是各种虚损劳损性疾病的统称,大同小异,乳痈是乳腺发炎,化脓。治疗“胸中痰血”,需要配伍肩井穴。“《千金翼方》云:主腹中寒、胀满、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得久立,腹痛,胸腹中的淤血,小肠胀”,这都是逆气而泄的疾病。“鼓颌,肿痛不可回顾”,因为寒冷,牙齿不自主打颤叫鼓颌,下颌肿胀,以至于不能向后扭头,应该根据虚实,配伍子母穴治疗。“口噼,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泻利,食不化”,这些都是脾胃虚寒所致的疾病,既可以针,也可以灸,以灸为主。“失气,阳厥”是两个需要解释的病,《类经》曰:“不知所禁,妄为刺之,则阴阳错乱,真气消亡,是谓失气”,如果不知禁忌,那都敢扎,所有地方都是阿是穴,就会导致阴阳气机的错乱,真气就会消亡,古人称为失气,这也是当今针灸界最大的乱像,有些针灸医生,所有的地方都敢下针,搞艾灸保健的人,所有的地方都敢烧艾。不懂阴阳,不知敬畏,不怕因果。“阳厥”就是热厥,《伤寒论》350条:“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足三里穴也可治之。《外台秘要》:“人年三十已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古语云:“不灸足三里,勿为旅人”,古代缺医少药,不经常艾灸足三里的人,不适合出远门。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适合艾灸足三里。外台制定了标准,人三十多岁以后,气血亏虚了,才可以艾灸足三里,不到三十岁,气血旺盛的人,尽量不要用,容易上火,反而会头晕目眩。

“东垣曰:饮食失节,及劳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气、营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阳气。是五阳之气先绝于外,外者天也,下流伏于坤土阴火之中,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当从胃俞合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饮食失节”是内因,“劳役形质”是外因,我们习惯将阴火理解为虚火,但“阴火”是东垣老人提出的概念,我们看一下东垣老人的本意。《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脾胃气虚……阴火乘其土位”。“乘侮”是五行相克的概念,乘是乘虚而入,克制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侮是反侮,反克,恃强凌弱,原本被克的一方势力壮大,克制了原本制约自己的一方。心火生阳土、胃土,如果心火乘于脾土之中,脾不能升清,水谷精微之气不能运送到六腑,六腑之阳气就会不足。六腑为阳,法象天,五脏为阴,法象地,阳气不能轻清与外,就会下流伏藏于脾土之中。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七情内伤,导致胃气不行,不知调养身体,控制饮食,继而原气大伤。治法出自《灵枢·官能》:“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上气为膻中之气,扬者,盛也。在足三里穴作导引之法,使上气旺盛,说明足三里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又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足太阴取合穴阴陵泉,足阳明取合穴足三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所以胃气不降者,取足三里穴引气下行。又曰:“气逆霍乱者,取三里气下乃止,不下复治”。所有的合穴,都主逆气而泄,所以足三里可以治疗霍乱的上吐下泻,气机恢复就痊愈了。又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噎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心下痛,两胁支撑不舒,乃至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痉挛引起的饮食不下,都可以补足三里穴,以降胃气。讲完足三里穴无所不治,诸病皆治,然后讲不能用足三里的情况,“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谷三里穴,大危”。风寒暑湿燥火,太过为淫,正气为主,外邪为客,邪就是外邪,外感病不能用足三里,容易留邪。“上热下寒”不能用足三里,容易助热。“筋骨皮肉血脉之病”应该用八会穴治疗,不能用足三里,否则疾病缠绵难愈。又曰:“有人年少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节次约五七十壮,至年老热厥头痛,虽大寒犹喜风寒,痛愈恶暖处及烟火,皆灸之过也”。《外台秘要》讲到,三十岁以上的人才可以艾灸足三里,三十岁以下不可以灸,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即使气血亏虚,也不适合艾灸足三里和气海穴,尤其是不适合大剂量艾灸,五十壮,七十壮,此为壮火食气。如果年轻时就艾灸足三里,年老之后就会热厥头痛,因为有内热,“虽大寒犹喜风寒”,即使痊愈之后也厌恶温暖的地方,这都是因为年轻时灸足三里造成的。《证治准绳·杂证》:“热厥头痛,虽严寒犹喜风寒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治宜清泄邪热,用清上泻火汤,或选奇汤加川芎、柴胡、黄连、生地、当归、黄柏、知母、荆芥、芽茶等药,后用补气汤。《金匮翼》:“热厥头痛者,胃热气盛,不能下行也。其证头中热痛,虽严寒犹喜风寒,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则痛复作,其脉数或大者是也”。进一步给出脉象,帮助诊断。治法也非常简单,“大黄酒炒三次为末,茶清调服。热气在头,以风药引之,则热弥盛而痛益甚。大黄苦寒泻热,得酒则能上行泻脑热。昔人所谓鸟巢高巅,射而去之是也。茶性清上,故诸头痛药中多加用之”。这种用法,与《金匮要略》中的风引汤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年轻不宜艾灸足三里,吐血也不能艾灸足三里,不然胃肠蠕动的越快,吐得更严重,可以用脾经的郄穴地机穴。

红点为胫骨粗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