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百三十八、气喘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2-18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气喘

【治病策略】

1关于喘的方剂:

1无汗而喘:麻黄汤

2水寒射肺、表寒里寒而喘:小青龙汤

3肺痈而喘:葶苈大枣泻肺汤

4脉浮缓伤于风而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5阳明证里实热而喘(一定要有腹满):承气汤

6胸痹而喘,栝蒌薤白白酒汤

7膈间支饮而喘:木防己汤

8肺热无它证,麻杏石甘汤

2曹颖甫:寒缚表阳,外不得汗则喘。元气下虚,肾不纳气则喘。喘固不必同也

3因为心下水气的气喘、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

【辩证诊断】

1喘者,气不下降,口张肩摇,胸胁扇动也。有肺燥而喘者,燥则不能清降也。(清燥泄肺,兼养中气。)

心下有水气而喘者,水阻肺气不能下行也。(泄水养中。)

外感卫郁而喘者,卫气与肺气原是一气,卫郁则肺气不降也。(发散卫气,兼养中气。)

年老之人动则发喘者。中虚而阳燥,肺虚而不敛也。(调中养阴,补肺润木。)

肝肾干枯而喘者,风气上冲也。(滋木养肺,兼顾脾土。)

土湿而喘者,湿则不运,肺气逆也。(燥土调中,兼降肺胃。)

2、(1短气,则似喘非喘,而不张口抬肩也。二证皆胸中气病。肺主气,故属肺也。

无论喘急,短气,若气促壅塞不能布息,为有余之实证

若气短空乏不能续息,为不足之虚证

2内因,谓饮冷伤肺,或因痰热也。外因,谓形寒伤表,表主皮毛,肺之合也,皮毛受邪,其次及肤,及肌,及胸,及腹入胃,皆令病喘,当审阴阳表里,从化主治可也。

3一动就卒然间心跳,血虚则心跳,血不足于养心,就心悸气虚则喘,是指肺。

4阳明的气喘腹满而喘,没有腹满的喘不是阳明证。

5曹颖甫:咳固不必同

1病在内藏为阴,风伤于肺则咳,

2膈间支饮则咳,

3肠中燥气犯肺则咳,

寒缚表阳,外不得汗则喘。元气下虚,肾不纳气则喘。喘固不必同也。

6当身体在鼻腔的第一道防线被『感冒药』瓦解后,防线只好退守气管,气管的防线再被气管扩张剂瓦解,就再退至细支气管与肺泡、这时肺泡的微气管平滑肌全面收缩、关门,呼吸更不顺畅,气喘就是如此发生的。

【辩证治则】

1、(1走路时喘-->肾管,用补骨脂补骨脂乃纳气归原之圣药

2转身下蹲起身喘-->肺管,用麦门冬,使肺气下降;

3走路觉身重而气喘防己黄芪汤

2急救:喘得很厉害,用甘草麻黄汤,麻黄2钱甘草3钱,三碗水煮一碗,一下去喘就停掉了,肺就打开来了,这是应急用的。粉剂甘草1/3,麻黄3/2合剂一钱服用。

3哮喘麻杏石甘汤

4肺中风,喘,身重或肿,热气上腾到脑部,也会晕眩,有时走路会摔倒,临证用方如小青龙汤

5陈士铎:

1肺气虚:方用人参一两,牛膝三钱,熟地五钱,山茱萸四钱,枸杞子一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一钱,胡桃三个,生姜五片,水煎服。

2肺气虚致肝气旺:肺气既弱,自然不能克木,肝木无制,必然气旺,气旺必来凌脾胃之土。脾胃即受制于肝木,则何能来生肺金耶。上方间加柴胡五分、白芍五钱、熟地倍加一两。

3肾火之逆,挟肝气而上冲之气喘,吐粉红之痰者。此肾火炎烧,肺经内热,不能克肝,则木寡于畏,龙雷之火愈为升腾,法当清其内热。方用地骨皮一两,沙参一两,麦冬五钱,白芥子二钱,白芍五钱,甘草三分,桔梗五分,丹皮二钱,水煎服。地骨以清骨髓中之内热,沙参、丹皮以养阴,白芍以平肝木中之火,麦冬以清肺中之火,加甘草、桔梗引入肺经,则痰嗽自除,而气喘亦定。

4喘病虽是肾虚,毕竟肺虚不能生肾水也,肾水不能速生,必须补气以生之。然徒用参以补气,未免水亏而火愈旺:用人参一两。北五味一钱,麦冬二两,牛膝三钱,胡桃三个,生姜汁三匙,水煎服。此方之妙在麦冬用至二两。

5往往有气喘而脉微涩者,用熟地一二两,当归六七钱。甘草一钱,治之而愈。妇人最多此症。

6胸中滞寒,扑通扑通跳动,呼吸急迫,甚者,如攀山径,喘息摇肩,或胸痛者,为茯苓杏仁甘草汤证。

7、(1喘急,短气,兼直视神昏,汗出润发,脉微四肢厥冷,皆死候也。

2与三阴寒证同见,是为阴喘,宜四逆杏仁,五味子,虚者倍加人参

3与三阳热证同见,是为阳喘,宜白虎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4与太阳表证同见,是为表喘,无汗者麻黄汤,兼烦躁者大青龙汤,有汗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5与阳明里证同见,是为里喘,宜大承气汤,兼结胸者,宜大陷胸丸

6若兼水气

A表实者,小青龙汤

B表虚者及小便不利,均宜五苓散加葶苈子。

C里实者,宜葶苈大枣泻肺汤,兼腹胁硬痛者,宜十枣汤

D里寒者,宜真武汤

7若脉微细,口鼻气短喘乏,而无阴阳表里证,此气虚喘也,宜保元汤(人参3克 黄芪9克 甘草2克 肉桂1.52克,生姜1片 )加五味子,杏仁。

8若喘而唾痰稠粘,喉间漉漉有声,此痰喘也,重者宜瓜蒂散礞石滚痰丸(比例:大黄、黄芩各八两,沉香半两,青礞石(消煅)一两),轻者二陈苦葶苈子苏子之类也。

8、(1未发汗因风寒而,是麻黄汤证;

2下后微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而其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4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者,是五苓散

9人参气味阳多于阴,少用则泛上,多用则沉下。故遇肝肾之病,必须多用之于补血补精之中,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反能生血生精之易也。如肾虚气不归元而,乃是虚喘,故必用人参,人参定喘嗽须多用,一服即止。

10人参乃君药,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用之补则补,用之攻则攻:

1提气也,必加升麻、柴胡;

2和中也,必加陈皮、甘草;

3健脾也,必加茯苓、白术;

4定怔忡也,必加远志、枣仁;

5止咳嗽也,必加薄荷、苏叶;

6消痰也,必加半夏、白芥子;

7降胃火也,必加石膏、知母;

8清阴寒也,必加附子、干姜。

9败毒也,必加芩、连、栀子;

10下食也,必加大黄、枳实。

11表寒里寒的喘症之甚实者,加杏仁于小青龙汤中,收效更捷。又认为,服小青龙汤一两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可不再发;未痊愈者,服从龙汤一、二剂必然痊愈。从龙汤:生龙骨31克、生牡蛎31克、白芍15克、炒苏子12克、牛蒡子9克、半夏12克。

12古人云: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后人以为不可移易。其实标本同治,并不矛盾,惟轻浅者不需治本。临床体会有喘作,治标无效者,试加治本药,如益气加参芪,敛气用五味,补肾用熟地、菟丝子、巴戟天,诸症辄能缓解。

13防风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祛风圣药,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能抑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变态反应,缓解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

14晚上气喘发作即申酉戌亥为肾、心包虚,肾虚当补肾,或补肺金生肾水,或补心阳温肾, 气喘即可痊愈。用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加鹿茸、冬虫、川贝等补气、温肾气喘即愈而不再发作。

15考试快到了,因紧张、情绪不佳、疲劳时即鼻塞,流鼻涕(),咳嗽、气喘发作,皆为心虚,体力不济,是为虚咳、虚喘,以归脾汤天王补心丹之类,皆可痊愈。

16、(1气紧喘促,鼻塞声音不利者,风寒闭肺窍也。宜苏子降气汤

2气喘而促,审系呼出气短者,内有停水饮也。宜二陈五苓散

3气喘而促,审系吸入气短者,肾中之气虚也。宜八味肾气丸。

4齁鼾有声,喉中漉漉不利者,痰气为寒阻也。宜破痰射干丸

5喘齁气逆,噫咳痰塞溺黄者,肺胃之火逆也。宜清热降逆汤

17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有关,多发于中年以上,病程缓慢。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主要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早晨为甚,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易于咳出。严重者可终年发病,常伴有气急不能平卧。

1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属肾气虚不能纳气之故,可用肾气丸以补肾阳而纳其气。因久病津亏,故又补肾阴。取肾肺经脉相连之意。

2慢性支气管炎“形寒饮冷而咳喘者”,症见咳嗽气短,遇冷即发或遇冷加重,脉浮滑或弦滑,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杏仁,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3内伤咳嗽,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痰多,责之于肺脏虚弱、脾失健运,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胃纳不振,神疲乏力,气短促,脉濡滑。治疗时,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涤痰。

18、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前人对喘证的描述甚多,《临证指南医案-喘》有“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之说。提示了肺肾两脏主司呼吸摄纳的功能失常,则为本病病理的重点所在。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此处所指是肾阳不足水寒射肺的虚喘,症见喘促日久,形瘦神疲,动则喘息更甚、气不得续,咳甚时汗自出、肢冷面青,脉沉迟、尺脉尤甚者,可在急诊平喘治疗的同时选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温肾阳、敛肺气、脞寒水,其喘自平。

19、(1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天气热才开始喘,天气冷就不喘,是热喘,就是大青龙汤证。

A热喘:病人虚汗很多,阳虚了,舌苔黄黄的。气喘到你的手上的时候,大都是虚证了, 一定喘很久了。处方用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的变方,视胃口好不好而定,胃口好就吃麻杏石甘汤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龙汤。如果病人喜欢喝酒就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B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时候都不能睡觉,都要坐着睡,吐出来的是白痰,每天晚上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开始喘。处方用小青龙汤来加减。

2伤寒论喘证辨别:桂枝汤证有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表症、无汗而喘: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阳明证的喘:蒸蒸发热、里实证,白虎汤承气汤类;非上述症状,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

20下利不止(太阴证吃了大黄,导致下利):

1脉微弱(阳虚),心下痞硬,表热里寒之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

2脉促(阳盛),喘而汗出,表里俱热之表里不解,葛根黄芩黄连汤

21、(1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22木防己汤应用于心脏疾的机会较多心脏瓣膜病、心功能衰竭、冠心病等疾病当有身体活
动则呼吸迫促、喘鸣、浮肿等情时可使用该药方这时即使脉非沉紧也可以使用。对于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心源性哮喘、肝脏均恶化亦有较好疗效可使呼吸变得轻松浮肿消退睡眠好转。

【辩证比较】

1解表化饮方剂:

1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

2射干麻黄汤: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射干麻黄汤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2麻杏石甘汤:似越婢汤证,但无脚弱、疼痛及水肿等证。因表闭而水气聚于心胸,见喘急、汗出而渴、或不渴。其腹胀满,腹皮鼓之有力,按之无大热,反觉身热如白虎。

3、(1白虎汤:腹胀,按之有力坚满,复手压之,觉胸腹肌肉发热,如循装有热灰之囊袋,渐应掌心,而觉烙手,所谓无大热者,乃白虎汤之腹证也。

2又,热厥而手足逆冷,似四逆汤之证者,亦属白虎汤

3大抵似白虎汤证之腹状,表证多,以邪聚于上部而喘,定为麻杏石甘汤证。

4、(1里热、喘急,邪聚于上部而喘麻杏石甘汤

2无里热,表气闭郁而喘急,以皮肤水气不得发越,故一身疼而发热。属表邪实证,俱以发散为主。麻杏薏甘汤

5、(1茯苓杏仁甘草汤心中悸而喘急,以茯苓利胸中之水,杏仁降逆平喘,甘草缓短气之急迫。杏仁甘草汤,对喘急有效,其证以心下,胸中悸为关键。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2橘枳姜汤胸满,饮食停留于咽,常迷乱如痒,喉中涩燥吐沬。橘皮除胸中气满,枳实消痞祛痰,生姜开胃散寒。治胸腹偏痛,呕逆者。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6心中痞似堵塞,满胸胀满,息急、自胁下逆而抢心,如抢刺冲而痛,此乃胸中冷而有痰结宿饮,加之气郁不散反而上逆。

1枳实薤白桂枝汤开痞祛痰,散寒降逆之功。与人参汤所不同者,以喘息、咳唾之证别之。

2人参汤虽治吐涎,然不治喘息、咳唾、逆冷急迫等。人参汤以虚寒证为多

7阳明病的腹满而喘者,大多为大承气汤,因为胃中有热结、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短气,且有潮热。但是如果有咽燥、口苦而无短气之征,当热在上,栀子豉汤,如果渴,白虎汤

8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9麻杏石甘汤的症状有时可能是大承气汤的误诊。一定要问别人的大便情况。病人燥屎堵在大肠时,肺与大肠相表里,也会有喘满的现象。

10


咳嗽

表症

其它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或喘


恶风

外邪,脉浮缓、有汗

麻黄汤



或咳

或喘


恶寒

外邪,脉浮紧、无汗、身疼痛

葛根汤(加桔梗)



或咳,喉咙痛


黄痰

恶寒

外邪,脉浮紧、无汗、项背强几几

甘草干姜汤

肺中冷




吐涎沫


肺痿寒症,不渴

麦门冬汤


虚热,肺阴虚

干咳、干痒


无痰或者痰粘不易咳出


肺痿虚热,吞咽困难(包括食道癌、肺结核)、苔黄、声音沙哑、怀孕期间咳嗽

小青龙汤

里寒


或喘

清稀白痰

表寒

外邪水饮,不渴、脉速、苔白、恶寒、无汗

厚朴麻黄汤

里寒

里热、烦躁

或喘

黄、白痰

表寒轻

外邪轻,水饮,肺气肿,脉浮

射干麻黄汤

水气


咳而喘

喉中水鸡声


水饮,不渴,小青龙汤之无表症,积水在气管上

泽漆汤

肺泡积水



清稀白痰


水饮,不渴,积水在肺泡里,脉沉

十枣汤

肺积水


或咳

或喘



水饮,不渴,无表寒里寒的咳逆不得卧

三物小白散

寒实







大青龙汤


里热

或咳

或喘

黄痰

表寒

外邪,渴

皂荚丸


里热

或咳

或喘

焦痰


渴,但坐不得眠

木防己汤


里热


喘满



支饮,面色黎黑、脉沉紧,口干燥,胃胀,或腹胀、浮肿

千金苇茎汤


肺实热

咳必胸中隐隐作痛

或喘

痰很浊很臭,可以卧,痰难咳出


肺痈最轻

桔梗汤


实热

咳必胸中隐隐作痛

或喘

痰如米粥


肺痈脓成,振寒怕冷,大剂用,服后吐脓血、转成麦门冬汤射干麻黄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实热

咳必胸中隐隐作痛

喘不得卧

黄痰粘盛,不能卧


肺痈重,肺脓疡,脉数,咽喉干燥,苔黄,口渴

越婢加半夏汤


气热

咳而上气,只能吸气

喘,呼气难



肺胀水饮,目如脱状,寸脉浮大,热重于饮,其势较急,有汗

小青龙加石膏汤

里寒

烦躁

咳而上气

烦躁而喘


表寒

外邪肺胀水饮,饮重于热,其势较缓、无汗

【辩证针灸】

1、(1热喘:小孩用单刺不留针,呼吸痰的声音很大,只针不灸:下公孙内关(胃心胸)足三里太白(土生金)足临泣太白(合化土)云门肺俞。一般来说气喘的病人胃口一定不好,再加中脘

2寒喘:除了针之外还可以灸,针灸的穴道还是一样的,也是虚证的治疗,背后的肺俞脾俞胃俞,其它的穴道一样,用土生金的方法来治疗。寒喘的时候一定要加灸,灸的效果很快的。

2病人直喘时,先公孙内关定喘,立竿见影。

【经典回顾】 

1、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4、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5、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7、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8、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1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2、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胃中空虚,客气动隔。

13、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愦愦及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腹如故,小便难也。

14、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15、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16、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17、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18、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19、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20、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21、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22、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

23、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24、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25、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26、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27、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8、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9、上气燥而喘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30、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31、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32、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33、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34、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3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36、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37、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38、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39、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40、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4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42、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43、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44、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