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厂:《书画鸳鸯谱》一一王季迁、郑元素同列“梅景书屋”门墙

 自由书画谈 2022-02-18


“梅景书屋”是上海滩著名画家、收藏家吴湖帆的书斋名。王季迁、郑元素为同邑夫妇。

王季迁(1907-2003)又名选青、季千、纪铨(与孔达合编《明清画家印鉴》署。商务印书馆版、德文华文对照本)、己千,印名王迁。江苏苏州人,明代相国王鏊(卒后追封太子太傅、谥文恪)的后人。民国(1912-1949)时期寓居上海从吴湖帆游,后定居美国。享长年,世寿近百岁。1962年尝任香港新亚书院艺术系主任,之后又返回美国。

笔者与王季迁颇有缘,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师送余一轴其的《竹石兰花图》和一幅草书直幅,余撰成《旅美书画名家王季迁》收入拙著《近代名家书画藻鉴》(上海学林出版社)。《竹石兰花图》轴上还有先师题签:“王季迁竹石兰花,洪丕谟题”字样。此轴至今庋藏余之不歌楼内。

王季迁《竹石兰花图》

民国海上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三吴”者: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一冯”者,冯超然。冯超然的公子天虬早几年所著《艺林双清——“嵩山草堂”、“梅影书屋”故旧录》(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嵩山草堂”是冯超然的书斋名)有一篇《世界级的书画收藏家王己千》长文,文中开头说王季迁:“吴湖帆梅景书屋的开门弟子王己迁,是书画家名声先于收藏家,然书画家之名最后被收藏家名声所掩,是因为他后期的书画收藏已是名震中外⋯⋯”《吴湖帆日记》有载:“1933年4月18号王季迁来,易陆包山《消夏湾图》卷去。季迁为文恪后人,此卷当是包山为文恪作也,故归之。

洪丕谟题签

 王季迁是在拜师吴湖帆之时改的,己千之名是上世界七十年代后用的,取《中庸》“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伊自谦云:“别人学十次就会的东西,我要学一千次,因为我的天份没有别人高。”

有“厉害了我的国”的盲目爱国者,以为王季迁“爱画不爱国”,笔者举两件其的“爱画入骨髓”(其本师吴湖帆对他的评语)。

早几年曾发生过在国际拍卖会上拍卖圆明园鼠首与兔首铜像时,故意搅场的蔡某打着“为使国宝不至流失”的缪论,搅局拍下铜像后拒不付款,还恬不知耻地说是爱国行为,其丢人现眼龌龊小丑行径,把臭嘴脸丢到了海外,是属于“厉害了”派的脑残型白痴。

王季迁的“爱国”是建立在科学实际上的,是理性的。下面举两例叙说伊之收藏故事。

传世名作《朝元仙杖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更俱学术价值,且价值连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王季迁过目,然无力购买,深以为憾。此图后来落入美国纽约一位犹太古董商手中,待价而沽。季迁有意,古董商开天价,季迁便以六幅藏画从犹太古董商换得此画。后来犹太商后悔不迭,想以那六幅画与季迁再换,季迁拒之,犹太商告上法庭,诉“王季迁以六幅假画骗取真迹”。审案过程“恰似借荆州“,最终华人的聪明战胜了犹太人的聪明:王季迁胜诉,仍拥有《朝元仙仗图》。虽然此图仍归华人拥有,但王季迁视此图为“命根子”,没有在有生之年捐回国内,“非常遗憾的是此件国宝今在何处尚未知也”(《艺林双清·世界级的书画收藏家王己千》语摘,201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发行)。

王季迁庋藏的另一件国宝级绘画,是五代董源的《溪岸图》。此图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被视为鼎足而立的国宝,乃中国早期绘画的三大存世名迹。《溪岸图》先是徐悲鸿上世纪购于广西桂林,后徐氏后宫起火需要钱,便倒卖给了而张大千。上世界五十年代王季迁用十二幅古书画与张大千换得。这件作品是王季迁一生得意的藏画,极其珍爱,连家中挂的也仅是此画的复制品。他的书斋名自得此画后便曰“溪岸草堂”,可知他对此画的珍视。当1997年他年事已高,知晓《溪岸图》玩不了多少时间了,便以百万美金卖给美国大都会了。王季迁把《溪岸图》视亲生儿女,他谓《溪岸图》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就好比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好丈夫,感到非常高兴。也许“厉害了”会说王季迁不爱国,但国宝能归入最为妥当之处,让更多的人享受中国艺术,这难道不是爱国吗?

王季迁书画收藏这么大的名声,若是书画创作,非要像吴昌硕、张大千、吴湖帆这样的名头才能抢映住书画收藏,但季迁的书画创作水平凭心而论与上述三位名声和水平有些差距。只是这样比较,若单论王季迁的书画水平,还是不低的。王季迁没有“玩物丧志”,沉浸书画收藏而废书画创作,而是相辅相成,以书画收藏的积养去涵润书画创作,也颇有成就。商务版的《民国书画家汇传·王季迁》称其:

因性喜丹青,动辄课馀之暇,闭门勤习,尝得顾西津之指道。故于鉴赏一道,亦有独得之见。旋从吴湖帆游,更肆意精研,所作大率以四王为宗,上溯松雪、仲圭、北苑,河阳诸家⋯⋯妻郑元素,工花卉。

《百年墨影——二十世纪苏州美术》(古吴轩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有“猛料”:1947年王季迁去美国考察各大博物馆所收藏的中国书画,有目录与著作面世。是年受刘海粟劝告偕夫人定居美国,后为大都会博物馆顾问⋯⋯王季迁早年山水画作品多遵守传统古法,落笔高雅有逸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其作品渐渐脱离古人桎梏,出现豪放自由的笔墨作风。在西方现代艺术的氛围里,王季迁努力于中国传统的书画形式与现代抽象艺术相融合,画风骤变,大胆创新,诸如用拓印发、泼墨法和海绵揩抹法等,胸有成竹,任意涂抹,随意成形,继而用笔略加描画渲染,再补充细节,构成新奇独特的绘画。尤其是进入晚年仍到'纽约青年艺术同盟’去学习水彩画写生,使自己的绘画风格紧跟世界潮流,此时他的绘画已完全从山水形象中解放出来,只剩下笔墨和色彩构成的'抽象山水画’。在他看来中国书画艺术语言特点就是笔墨,笔墨与中国书画同生死,共患难,须臾不可分离;认为中国书画笔墨妙不可言,就在于它的抽象性。”

其实王季迁早享画名,民国十七年(1928)六月即在上海《申报》刊出《朱守一、王选青、朱铸禹合作山水例》。民国二十九年、三十二年又分别三次在上海《申报》刊出画例。

王季迁夫人郑元素生于晚清宣统二年(1910),卒年不详,不知伊们哪一年结为夫妇的?仍是《民国书画家汇传》云:

郑元素,女,适王季迁。江苏吴县人。清宣统二年生(1910)。从吴湖帆游,工画,所作花卉,雅恰高逸。颇为吴妻潘静淑所称道。

《吴湖帆文稿·丑簃日记》有云:三日三日,晚季迁来,出示其夫人郑元素所临花卉卷,雄迈似丈夫气,真巾帼奇才,今年才廿六岁,将来定许未可限量,季迁闻之,亦大得意。”

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顾飞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极盛一时,被称为“女子艺术界空前之集合”。郑元素为会员。

   王季迁为“梅景书屋”开门弟子,伊在中国书画收藏和创作上皆受其本师亲炙,故成就斐然。其妻郑元素“颇为吴妻潘静淑所称道”,这对夫妇实乃幸运儿者也。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忆·吴湖帆轶事》中道潘静淑:“(吴湖帆)其岳父潘仲午,清尚书潘祖荫(伯寅)之胞弟也。妻名树春,字静淑,四十岁后亦擅画花卉,神似清女画家陈书南楼老人。岁辛酉,静淑女卅岁生日,仲午先生以家藏宋版宋器之所作《梅花喜神谱》二册赐之,湖帆遂又署其斋曰'梅景书屋’矣。”《民国书画家汇传》更是称誉潘静淑“画工花卉,行楷尤精绝。论者谓其造诣之深,不亚于吴氏”。郑元素得宠于师娘,静淑一定不少亲传她写花卉的绝技。

王季迁、郑元素合作《桃柳双燕图》

王季迁、郑元素这对师兄妹“行走”于梅景书屋,不知何时行的婚礼?伊们夫妇有热爱中国书画的同好,可谓志趣相投。在民国(1912-1949)上海滩浪漫风情的熏陶下,这对年轻的夫妇在上海滩也一定过了些年浪漫的日子,得享寄情书画,赏玩藏品的开心时光。民国三十六年夫妇远渡重洋定居美国,二战结束美国经济迅速复兴,是文明、自由、富有的国度,伊们夫妇在自由自在的生活,躲过了民国(1912-1949)后接二连三的数十次可怕的政治运动(其本师吴湖帆饱受“运动”之苦,“文革”开始即受冲击,死的很惨),得享长年。在美国伊们如鱼如水,书画收藏风生水起,称为世界级收藏名家。绘画创作亦激情四射,尤其季迁老人,晚年仍吸收西洋画技法,使其作品有质的飞跃。郑元素亦创作热情不减,花卉翎毛时有佳作问世。伊们琴瑟和谐,时有合作绘画,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去年余尝拍得伊们合作的一屏日式装池的花鸟画,图上桃红柳绿,双燕翻飞,署款“锦笑清明节,绿垂燕来时”,很扣画意,钤印“王季铨郑元素夫妇合作之印”白文。从印章看,窥斑知豹,伊们常有合作绘画,羡煞人也。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有云郑元素逝世于2003年,与夫君季迁同年去世,这倒应了古人所谓的“同年”。

正文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