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暮霭一样升起的愁是笼罩独乐的相望:带娃与孟浩然秋登兰山

 泰荣林黑皮 2022-02-18
先转陈美丽同学的记录和思想,来自她的公众号“隅楼墨香”:

今天的唐诗日课是《秋登兰山寄张五》。

图片

上图是柯老师在直播日课中写的

图片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怡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九、十,四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和景物;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想去了朋友张五,并以诗寄思。全诗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耐人寻味。诗人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秋天的色彩。朴素的语言,平淡,自然。“语淡而味终不薄”。

图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这个“白云里”来自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自怡悦,这是一种独自的愉悦,但是它是在白云里的自愉悦。这样一种隐居的生活,却是要相望试登高。这个相望简直就是两座山峰之间的登高。我想也是朋友之间的相望。“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心随雁飞灭。”(到这里的时候老师讲课的声调提高了许多,大概是担心心随童声飞。小朋友又来串场子了。哈哈!一会儿细细地讲小朋友的故事)

图片

“愁因薄雾起,兴是清秋发。”老师说,“自怡悦“里面的”自“和“共醉”的“共”和“相望”的“相”,“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隐者独自的生活和见到的村民的生活,这里都有一种“愁”。这个愁字貌似很突兀,而且跟这个隐者的怡悦似乎不太搭。其实这个愁字很重要。它仿佛就像是山水画中的云雾烟蔼,忽然升起笼罩了整个村庄。“烟锁”和“烟笼”的感觉,一种愁思,从石头从临幕之中自然升起的一种烟蔼。在诗人的情绪之中也会有一种愁。在李白的“平林漠漠烟如织”那里可以看到他最后把它落实了,写成了一种相思之愁。崔颢的《黄鹤楼》里“烟波江上使人愁”,他落实到了一种思乡之愁。但实际上,无论是哪个愁,都是跟一种烟雾联系在一起。“平林漠漠烟如织”,它已经把后边所有要讲的都讲完了。“烟波江上使人愁”那个烟,也已经讲完了那个“愁”。这种性质是一个笼罩性。一种升起性的东西。在孟浩然的这首诗里,在这个“白云里”隐者之自怡悦,它不是一种轻飘飘的心灵鸡汤似的隐者之乐。它包含了对整个天地万物的一个“愁思”,这个愁思不是烦恼,而是对天地万物的仁通感应。所以这个隐者自怡悦的同时还可以“相望试登高”。还可以“心随雁飞灭”。这是他心念之起和心念之灭,是与大雁飞来飞走,与大自然的四时万物生灭变化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呢,他也可以等到山上之后,还可以往下看到村民,他的隐逸的生活并不是一个“自了汉”,而是通过隐逸反而增加了他与人群与万物的感应。“愁因薄雾起”和“兴是清秋发”之间,不单不矛盾反而是统一的。都是一个类似的笼罩性的东西。但是这个笼罩性是薄的清的。

图片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是不畅的,被世俗所牵绊的生活,却有他的闲逸,在渡头歇下来。渡头、薄雾、都是一个临界之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对立状态。

“天边树若芥”把远处的风景写近,“江畔洲如月”把近处的东西写远。虽是写景,实际上是有一种禅意在其中。出世入世的关系并非矛盾,而是同样的一件事。

图片

今天的课听了好几遍。第二遍的时候,开始关注小朋友的声音在整节课中出现的次数。第一次在46秒的时候,小朋友在书房外大喊大叫。老师说,“小孩发疯。闹得慌。”第二次在7分35秒,小朋友在书房外说,“我要爸爸。”开始拉门把手,要进来找爸爸。

第三次,8分,老师把门打开,问“怎么了?”小朋友说“爸爸,我不哭了。”爸爸说,“好,你不哭了,那你就可以进来玩了。爸爸在这里上课,你不要吵啊,你自己在这里玩啊。”“爸爸你这个是太阳灯吗?”“哎,对的,太阳灯。”“太阳灯好亮啊!”“是呀,”老师提高声调说“心随雁飞灭”努力不让自己的思路随之分散。“爸爸你在干什么?”“我在上课。” “愁因薄暮起。”小朋友说“这么厉害呀!”之后小朋友停止了说话,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第四次,两秒后,视频里又出现了小朋友。“爸爸,我这个东西////”老师并未搭理。小朋友继续“我不怕你了。我不怕你啦!”第五次,11分,老师讲到“烟和锁,”并且写下这两个字。这时候小朋友再次探出脑袋来“烟和锁吗?”老师肯定“对,烟和锁。”小朋友走过来,“我看看。”“愁,烟锁和烟笼。”小朋友看了两眼,“啊哈哈!”笑了两声,走开了。开始独自唱歌。

图片

老师直播网课的视频截图

第六次,12分15秒,小朋友拿来了一支毛笔,展示给爸爸看。第七次,12分33秒,“爸爸,我要画画。”老师没有搭理继续讲自己的。小朋友开始哭泣“爸爸,我要画画,我要画画。我要爸爸。”于是走过来挨着老师,呜咽着。老师抱起孩子,“看看,爸爸写字呢。”于是继续讲课。一只胳膊上抱着孩子,一支手拿着毛笔,继续讲课。“这个愁不是烦恼,不是忧愁,是天地万物的仁通感应。”小朋友在爸爸的臂弯里,看着爸爸的作品,嘴里还嘟囔着,“我要爸爸”。还不时拿他的毛笔去去拍打老师刚写的作品。

图片

老师一手抱娃,一手拿毛笔继续讲课

第八次,15分,小朋友从爸爸的臂弯里溜了下来,走开了。老师依然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第九次,16分38秒,继续“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我要爸爸。”连续17个“我要爸爸。第十次,17分31秒,老师说,“你跟妈妈玩去,不要闹啊。”语气非常温和。小朋友继续小声地说了两次”我要爸爸。“探头看爸爸写字。继续嘟囔”我要爸爸“。第十一次,18分43秒,小朋友再次嘟囔“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我要爸爸。”一直围在老师身边“我要爸爸。”妈妈带走孩子。“妈妈能画吗?”“我去画画了,我的笔。”“妈妈,你能拿这个画画吗?”声音越来越小,消失在书房外。

整个过程大概是十分钟左右。这十分钟里,老师依旧淡定地投入地自怡悦地讲着他的课,思路从未被打断。而小朋友在此过程中,也没有耍赖皮,没有滚地哭闹,只是在说“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时不时还看看爸爸写的字,时不时地叫一声,中间还有几句自言自语,还有偶尔自发的笑声。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定会不耐烦了吧?估计有的父亲早就已经抄起家伙揍一顿孩子了。

父亲是孩子的大山,是孩子的大树,是孩子的“定海神针”!心定则天下定。

BBC有个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一般情况下,我会带着青春期的孩子们看着个纪录片,希望通过这个纪录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自己的父母。

纪录片讲了一位英国儿童心理学家Laverne Antrobus开展的一系列实验,探索孩子和爸爸在生物学上的关系。

其中就讲到了父亲对孩子力量感的影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更多的喜欢和孩子一起进行追逐、比赛等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更多的用到力量,同时体会到爸爸的力量。

力量的锻炼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对自己更有掌控感,这样的孩子不容易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


另外,来自父亲的力量感,会给孩子巨大的安慰作用和依靠作用,来自爸爸的拥抱,会给孩子更大的鼓励和力量。

第二点,父亲对孩子语言系统的影响。父亲在陪伴中更倾向于和孩子进行成人式对话,这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刺激孩子的语言系统发育。比如,柯老师在讲“烟锁”和“烟笼”的时候,并没有用“锁锁”“烟烟”等重叠词汇。


语言神经系统的发育,需要足够的刺激,父亲在和孩子的游戏中,更加投入,也更加灵活,有的父亲和孩子的对话,还有深刻、幽默等特点,进一步刺激孩子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未来也更容易成功。尤其是在孩子的2-3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期,父亲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使用的词汇量越丰富,孩子在一年后的测试中表现越优秀。
还有研究显示,父亲陪伴比较多的孩子,在学校取得高分的可能性会增加一倍,而且更少出现违纪行为。


在我的教学当中,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这一点,父亲带得多的孩子,他的逻辑思维,他的表达能力都会比其他孩子更加优秀,词汇量也大。一些由母亲带得相对多一些的孩子,这个孩子相对的感性一点,用词也会相对简单。父亲缺位的孩子更是辞不达意,甚至是沉默寡言。

柯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脾气好得离谱以外,他的那种淡定从容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作用。短短几个字的解释“哦,你不哭了呀!不哭了就可以进来玩了。”这就显示出了父亲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给孩子上了一节关于“原则”的课。短短几个字的诵读就能把孩子吸引过来了。“烟锁?我看看”这就是一种日常熏习。熏,是如露重湿衣、花气袭人。人在兰麝之室呆久了,自然遍体生香。习,是幼鸟鼓动着翅膀不断练习着飞,久之亦成自然,振翅即起,不待思惟。日常熏习不择时间,随处、随机为之,什么都看看、都摸摸、都问问,都聊聊。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面是范兴同学的笔记,他分享在群里的:


观此次无竟寓先生唐诗书法直播,感觉巧合或不是巧合。孟浩然,恰恰在这一次小朋友敲打呼喊的打门声中,我想起了那个唏嘘着浩然之气的孟子,那个孟子渴慕着的大舜的渴慕。“诗者,持也”,那又是怎么的抱持住?

我已经不哭了

我向我大哭一场的荒野

报告

而那个时候

天色就要完全暗下来了

秋天

尽是秋天的声音

以及没有声音

今夜会有月亮吗

会有星星吗

我抬头

脏如一只花猫

为什么这些泪多多少少

都要在我的脸上

干涸

一些泥泞

哭累了就像突然

干完了

半辈子的活路一样

好累好疲倦

又好想躺下来就

睡一觉

此刻的休息

就是对我最好的报偿

我的确是哭过

尽管

刚刚才哭过

却已经就像一场

下在房间外面的雨

好睡觉

夜雨

21.10.22 立成|和《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附:为什么是舜泣旻天的大舜,能够垂衣裳而治?舜跑在旷野里面去哭,又到底在哭着什么?舜当然可以哭他早早过世的母亲,也可以哭他的父亲,但仅仅是哭这些吗?如果是哭他的母亲或父亲,他完全可以在他的父亲面前哭,尽管他的父亲是瞽叟。舜,为何要泣哭旻天?

那么偷偷哭泣的偷偷,为什么有着那一点点挤入菜肴的柠檬的心酸?尽管只能偷偷的哭,但还是哭了,不得不哭。你为何而哭?但你跑到旷野中去,是不是也像一个年幼的孩子隔着与天地之间那一扇命运之门,不断不断的叫喊苍天啊,苍天啊,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爸爸、爸爸、爸爸”。你真的不知道命运会不会为你打开,那一扇你不可窥测的门扉后面,又到底有什么?你喊叫,你哭泣,你忍住哭泣。当命运之门刚刚打开一个门缝的时候,你忍不住像一个犯错的孩子,朝着苍天,好想大喊,又因为觉得自己有错,而又有一些些要压住那大喊,但终究又大喊着报告,“我已经不哭了。”

“隐者自怡悦”,隐者何以能怡悦呢?难道不是因为那偷偷之哭,已经哭过了,现在我已经不哭了吗?所谓的“不堪持赠君”,不可持之白云的“持”,不就正抱持着自己?因为我已经哭过了,我已经偷偷的在旷野里,大声的独自的哭过了。命运给我打开了一丝丝的门缝,我激动又有点儿欠疚的报告,我已经不哭了。我不就是被像一个小儿子般,抱入了天地之怀中?我怡悦,并不是我要去拥有持有什么,因为终究一无所有可为我持,我仅仅是被持。因为我偷偷的哭,而且已经在旷野里放声大哭,我向苍天报告,我已经哭过了。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如果不是渴求着那被抱持,那一首一首的诗,一篇一篇的书,就算想抱,我又能被抱住吗?或者我却反而偏偏要在那怀抱中,被囚禁了一般的挣脱?要不是哭,偷偷的哭,哭过了,我又何以被持抱?那所谓的隐者之隐,不就是在渴求着那几乎是看不见的天地的臂弯,万物的臂弯,一无所有的臂弯?但要不是“三年不脱父母之怀”的“不脱”,我又何以来这渴求?但要不是有乾坤之臂抱,何以父母能抱持着我?而我不是因为“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忧”,又何以能“隐”于天地之怀中?“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咸之感,不就是因为那一点点,甚至都被我们忘记了的那曾经被抱持的艰辛,在一点点的微末之间,猛然的醒悟感触?而咸之为全,不就是那乾坤天地之臂弯,一直就等待在那里,悬在被我们的盲目熟视无睹的半空,已经等待得太久?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愁”为何而愁?当然为了与自己牵绊的这样那样,但又像是如云雾般,无可持抓的好像与似乎?秋天、秋天,又是一个秋天啊,就像每一个秋天,不都是在等待着我吗?而我却不是辜负你太久了吗?秋天,你在等我,原来你等我,真的你在等我啊。既悲且喜,既想向你冲过去,跳入你的怀抱。又为自己的漫长的辜负,生怕、犹疑、迟退,但我还是要冲跳出去啊。秋天、秋天、秋天,我哭,我偷偷的,大声的在旷野中哭,我已经哭过了,我已经不哭了。我何不爱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