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孔子为什么撒了谎?圣人也有阴暗面

 瓦尔登的船夫 2022-02-18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后来在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封神演义》,便是以这场战争为基础演化出来的文学作品。牧野之战不仅终结了商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国祚,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史课本中将商王朝的失败归咎于商纣王的昏庸无道和穷兵黩武,进而导致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出现了大面积的倒戈,进而全面溃败。

事实真的如此吗?

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对牧野之战提出质疑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孟子的一句名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那么究竟是哪本书让孟子产生了这样的感慨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的完整内容: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说:如果完全相信《书》,那么还不如不读《书》,我(孟子)对《武成》这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言外之意大部分都不可信)。

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那么如果周文王真的是一个十分仁德的人,他去讨伐商纣王这样荒淫无道众叛亲离的人,又怎么会血流成河,以至于打仗的杵都能在血水中飘起来呢?(言外之意,这里有逻辑矛盾)

孟子在这段话中提到的《书》并不是泛指,而是专指儒家经典《尚书》,而《武成》正是尚书·周书》中的一篇,描述的便是武王伐纣的事件经过。

要知道《尚书》相传是孔子编写的,而孔子可是儒家至圣,身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可是孔子的铁杆粉丝小迷弟,如果没有确凿的信息支撑,孟子又怎么会如此公开的质疑孔子所编写的关于牧野之战的内容呢?

又或者,身为战国时期人物的孟子,知晓其中被现代人忽略的一些事情,比如孔子的祖先与商纣王的渊源。

我们知道孔子是鲁国人,但他祖先却来自宋国,并且是宋国第二任君主微仲衍,宋国的第一任君主是微子启,而微子启和微仲衍是商纣王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微子启是大哥,微仲衍是二哥。

其中身为商王朝皇族,且是宗族族长的微子启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那就是里通外国,不但怂恿周武王暗中集结部队,还将商王朝主力部队东征,都城空虚的重要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了周武王。

要知道当时姬发因为畏惧商纣王的权威,都已经打算半途而退了,想不到从微子启这里获得了如此重要的信息,并且微子启表示自己会暗中作为内应,在大军来到之日打开城门。

那么微子启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呢?

原来在上一任商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身为嫡长子的微子启是胜券在握的,却不成想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原因是皇后生微子启时还是个妃子,所以微子启的嫡长子身份不成立,只有当了皇后以后生的子受,也就是后来的商纣王才是正了八经的嫡长子。

如果放到后世,大臣敢说这套“歪理邪说”估计早被拉出去棍棒伺候了,但不知为何上一任商王竟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将皇位传给了商纣王。

原本以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最终被弟弟“夺走”,亲兄弟之间的仇恨种子就此埋下,商纣王继位后励精图治,在东面开疆拓土,并且在与东夷的战斗中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了大量奴隶,这也为后来牧野之战,奴隶被赶鸭子上架以至于临阵倒戈埋下了伏笔。

商纣王能够发动这种举国之战,并且赢得胜利,说明他对整个国家的掌控已经彻底了,但这也意味着很多权贵们的利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打压,因为这些权贵们便联合微子启开始谋划推翻商纣王的统治。

不过这件事很快便被商纣王知道了,雷霆手段之下,贵族领袖比干被杀,箕子遭到了囚禁,但面对自己的亲大哥微子启,商纣王就有些心慈手软了,相信了他是被蒙骗的鬼话,不但没有处罚,还保留了他贵族的身份。

只可惜商纣王的仁慈没有换来亲大哥的感恩,而是里通外国的报复,也难怪微子启又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汉奸,这句话也不是我最先说的,而是来自《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的一篇内容:

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通外国。给纣王翻案的就讲这个道理。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微子是汉奸,周应该封他,但是不敢封,而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后来武庚造反了,才封微子,把微子封为宋,就是商丘。(摘自1959年6月22日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

这段话是谁说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商纣王并非暴君的观点,还有另外一个佐证。按照微子启在牧野之战中表现,可以说他对周武王这胜利居功至伟,周武王应该对他大加分赏才对。

奇怪的是,周武王在事后分封诸侯的时候,直接忽略掉了微子启这个人,甚至将商朝的宗庙之地封给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不久之后,武庚便在商朝遗民的支持下发动了三监之乱,这场动乱被周公平定后,微子启才被封为宋国的开国君主。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的商朝遗民恨死了微子启这个卖国贼,周武王在封赏微子启与收买商朝遗民人心之间做出了取舍。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历史当中十分不光彩,甚至做出了卖国行为的汉奸,被孔子描述为一个圣人,为何?因为《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

微子开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

因为微子启传位给了弟弟微仲衍,而微仲衍便是孔子的祖先,孔子编写《尚书》时一定很纠结,因为如果实话实说,那么自己的祖先就成了很不光彩的汉奸卖国贼,只有将商纣王描绘成一个荒淫无道的暴君,才能为自己的祖先正名,谁让纣王无后,幸存的武庚也死在了被镇压了的三监之乱中。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有另外一重意思,那就是如果没有后人,那么未来人在史书上怎么辱骂你,都没人给你翻案,也正是因为孔子的这个不太光彩的一面,成语春秋笔法也逐渐从一个褒义词,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以上就是对于牧野之战背后真相的探讨,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正所谓人无完人,一个没有道德瑕疵的往往是虚无飘渺的,正是因为理解了孔子美化自己祖先的一面,才会理解圣人也有自己的无奈。

有一说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精神偶像,谁不是如此呢?华盛顿的蓄奴和贪婪,林肯的血腥和残忍,与这些沾满鲜血的精神偶像相比,孔子仅仅是笔端歪了一下,论虚伪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2022.02.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