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之《春江花月夜》

 少年五十郎 2022-02-19

​呵,连标题都取得诗意无限。春天最美的景物自然天成地触成一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着笔,就是旷野千里,那么静谧,春江潮,海上月,一上一下互为主客体。张若虚真是大毛笔。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紧扣“长”的特征,抓住“明”的特性,应该是诗人站在浩浩荡荡的长江边上。浮光跃金,月光下的诗人眼睛里的江水滟滟,迤逦东去,归入大海。想象已经千万里,不可收拾。空间感依旧那么阔大,画面依然那么宁静。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空似霰。江畔的诗人可能看见江水遇到一个小洲,象恋人一样环绕着它。可能就是纯粹想象,江水肯定会遇见一个江中小甸。甸,江中小岛,小洲,小土堆。芳甸,开满了春花。花林,花树之林。四个字两个词,美得不要不要的。怪不得江水要缠绵地绕。月光与花甸上的花林相辉映。如霰(不读散,读为线)似的空灵,梦幻。

空里流霜不觉飞,洲上白沙看不见。春夜霜白,洲沙亦白。诗人不觉察霜飞,洲上白沙也分不清。为什么会这样一片空濛?答案在下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霜不飞,看不见洲上白沙,皆因江天皆白,肉眼中的空天无一丝尘埃。悬一轮孤月,有不有点象江畔的诗人?诗人灵魂绝对飞入了月宫。江天一色,很多诗人都用。无纤尘,这感觉,多么细腻。这练句,多么生动,干净。两句诗就是一幅何其静美的春江月夜图画。尺幅千里,不虚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变成了哲人。面对浩浩汤汤,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数年而后来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是问流水?问月?问天?宇宙感满满!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进一步延想到人生。生命的自我觉醒,自屈辞以下皆是文人墨客,诗人骚客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但诗人摈弃了悲伤调子,从最大最高层次来俯视人生。一代人是短暂的,象江水一样一波连着一波。每代短暂生命相接续,便焊接成了人类历史。而江上之明月见证了人类。今夜江水还是汉时流汤,今夜江月还是秦时明月。

极工整的对仗,极强烈的历史感。诗歌,如果在绝美的诗意里,天衣无缝,水乳交融地渗漏出哲学的芬芳。你说,这是不是鬼斧神工,天来之笔?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千万年,江上的明月啊,你到底在等什么人呢?等不回归人,只见流水去天际。月是痴情种,也会如伊人思远。诗人的思绪此时又是一个生发。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月在等归,江在送流水。白云又悠悠然去也。一等一送一去之间,诗人感觉到扑天盖地的愁。不能承受之愁,无限愁。长满青枫的浦头上,站着一个送客人,也是等归人。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不胜愁,弥漫而开。想象在今夜江水里依徊,又在层楼上停伫。每时每刻都会有离别,乘舟远去的旅人,倚楼思远的伊人。明月见证了这凄清的场景。

可怜楼上月裴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江月也无限地同情,久久不愿意远去。只想用了这清辉,默默然抚摸着妆镜台那颗愁肠百结的心。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伊人怕见月,怕勾起愁绪无限。但断了的愁肠,又怎一个忘字了得。想忘又怎能忘?月光如愁丝,赶也不走,又粘在阵阵砧声中。理不断,理还乱。真是,庭院深深锁春愁!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一想到远方的爱人也夜不能寐,也煎熬如己。闺中人由恼而怜,祈愿月光带着自己的思念,流照到千万里外的爱人心上。如何缠绵悱恻。不能卒读了,简直。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古时候日子很慢,只够来爱一个人。可交通不发达,渐行渐远渐无书,爱一个人很痴又极苦。大雁传书,鱼传尺素。便是极凄美的渴望和自我幻想。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亦是写离愁。但换了时间地点。昨夜做了一梦,落花意味春暮。春已过去一半了,不见归人。依然扣着春,江,花,月,月来写。高啊,妙也。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a)。江水送春,江月西斜。欲尽,流水无情也。复,又将下沉,月将尽也。归人啊,你为什么还不回来?伊人啊,你为什么还在等待?难到要等到天荒地老?

斜(xie)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江月不断远去,已经消逝在海际浓雾之中,碣石在中国之北,距离江南之潇湘,千里万里之遥。所以是无限路。古人牛马代步,不知何年何月。

不知几人乘月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人都是天真的,像个孩子,充满了幻觉。诗人更是仁慈的,象菩萨一样怜悯众生。明明知道难如登天,却还是虔诚祈愿。这就是诗人。

今天清晨,雨滴渐落渐停。冷风萧萧,春寒料峭。溜起床,溜进客厅火箱。断断续续背诵着唐代诗人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诗人生平不详,仅留世二首诗歌。仅凭此首诗,便爬上了唐诗的巅峰,便成绝唱。一傲星光熣灿的唐诗江湖。

化了一个星期背诵。写了一张纸放口袋。在开会中,在高速堵车中,在上班的路上,在晚上河边漫步,脑袋里全是春江花月夜。哪里梗塞了,就使劲想象,硬是硬不出,才拿出来看看。

全诗十八个双句三十六句,合计252个字,为七言古体诗。诗人一气呵成,紧扣住春、江、花、月、夜,用慢镜头,用广角镜,用显微镜,铺开一幅幅空灵,幽静的画面。

视野开阔,宏阔邈远。又纤毫毕现,精湛如神。层层生发,严谨如织,灵动如蛟龙。怪不得闻一多赞叹它是“诗歌中的诗歌,高峰上的高峰”。

此文写了三个小时,领导喊今天加班,下星期三省专家团来评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还有很多很多感悟要表达,还有好多好多感受还要进一步去挖掘。

总之,心里要存几十篇诗辞歌赋,细嚼慢咽。要下笨功夫,古人言之不谬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