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 | 我为曹聚仁先生出版《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02-19
图片

在章太炎众多学生与弟子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弟子,他对政治的兴趣与热衷仅次于乃师,他对学术的钻研与创新也不在一般弟子之下,他就是曹聚仁先生。学术界曾有一股“曹热”,人们对他的经历与治学都抱着极大兴趣,直到如今他的影响犹在。

章太炎作为国学大师,他的学生与弟子几乎都是书生与学者,但曹聚仁既是学者又是政治活动家,他对政治的投入与兴趣超过了他所有同门师兄弟,与他的老师可谓一脉相承。


图片
与章太炎的师生之谊

曹聚仁是1922年成为太炎先生的弟子的,当时太炎先生开“国学讲座”,先后系统讲演十讲,轰动上海。《民国日报》邵力子先生派曹聚仁去听讲,便于将记录刊于副刊《觉悟》,以飨读者。太炎先生国学演讲,出经入史,涉及诸子百家,口音是浓重的浙江乡音;而曹聚仁自幼读经,追随朱藏春先生接受了王船山的史学,从单不庵先生接受了清代朴学,又从吴怀琛处研究了先秦诸子,也研读了太炎先生的主要著作,所以他既听得懂又记得下,他整理的讲稿深受读者好评,后结集成《国学概论》,迄今出版四五十版不止。1955年即发行了三十三版,另有两个日文版,由太炎先生作了序,成为学习国学、研究太炎先生学说必读之书。太炎先生十分欣赏他,破例收为“入室弟子”,曹聚仁也欣然前去拜门,成了师生,他与鲁迅等从此称太炎先生为师,从不直呼其名,总称“先生”或“章师”,终生不改其称。

《国学概论》是曹聚仁第一本著述,他一生著述丰富,一共出版七十二本各种著作,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国学十二讲》,可以说他自国学始至国学终。其实他一直有一个愿望,他说:“如能从太炎先生的一切著作里,抉取他的思想,做一本《定本国学概论》就好了。”“我觉得旧本《国学概论》只能保留十分之二三,其他我拟以《国故论衡》《检论》《文始》为根据,增加十分之七八,写一部更代表太炎先生学术思想的《国学概论》。”于是他从1970年始在香港《晶报》连续撰文发表他的国学观,一直到1972年,由“三育”书店结集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国学十二讲》,从某个意义上说,他的一生确实是从研究国学始到研究国学终。

我没有见过曹聚仁本人,而我与他夫人邓珂云很熟,与他的女儿曹雷和小儿子曹景行也很熟,这俩孩子得父亲遗传,非常优秀。当年我住在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他们家住润康邨口,我与他们家仅十分钟路程,经常往来,尤其邓珂云夫人,慈祥、热情,她和我一样,以整理先人遗作为己任,有许多共同语言。一天,她来我家,捧了一大包资料,是《国学十二讲》的原稿,以及发表在《晶报》上的剪报。她郑重托我加以整理,准备在三联书店出版。她这么诚恳与郑重,让我感动,因祖父与曹聚仁的因缘,我接受了委托。

图片

《国学十二讲》的粗糙是惊人的,删节太多,排字错误众多,竟删了三十多段文字。而《晶报》由于篇幅缘故,常常无端删除尾部文字,让人无法卒读,加上曹聚仁独处澳门,手边缺乏有关书籍,写文章基本全凭记忆,不是引用原文,是意引而已。

曹聚仁说:“我的私心和章师一样,更是企慕顾炎武治学,有写《日知录》的意向。不过,对影自笑,假如我如顾氏那么治学严整,怕连西北风也喝不成了。”邓珂云夫人多次对我说:“曹先生只身在港,以写稿为活,天天忙于爬格子,不免有粗糙地方。”尽管印刷质量不高,但曹聚仁写《国学十二讲》非常有条理、有系统、有见解,完全是将一生学问作一反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采用随笔的方式,帮助后人对中国学术思想史“边读边吃”,一扫枯燥、沉闷、繁琐气息,文笔通顺,清新洒脱,语言风趣,比喻恰切,妙语迭出。我补充了“三育”删去的三十段文字,增补了十八篇文章,纠正了明显的误写误排,没有改动他的文字,哪怕与引文不太一致的地方,也没有与原著一一校改,保留了他的文字风格和原意,且保留了十二讲的形式,将前十一讲并为史学;增加了新的第十二讲共十八篇,为文学。最后将书名改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于1986年出版,先后花了半年时间。六十年前曹聚仁为太炎先生整理出版《国学概论》,六十年后我为曹聚仁整理出版《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成文坛一时之美谈。

图片
师生共同研究传播国学

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后,顿成热销书。三联书店给我发来诚恳、热情、高度称赞的感谢信,并派人来面谢。两位编辑两次进了我办公室,又两次退出,他们不相信一个四十来岁的人是太炎先生的嫡孙,能够编定这样一部著作,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儒。为此我认识了“三联”老总范用先生,他立刻委托我编一本《章太炎的生平与学术》,这部书直到前几年还在再版。

前几年,我收到三联寄来的《随笔》“修订本”,说是有人反映该书“不够严谨”,故而作了修订,但还是很感谢我编订之功云云。我没有去读修订本,此类事我碰到过。前些年有人反映《章太炎全集》一至八卷不够严谨,大胆出了“修订本”。其实校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年《全集》前八卷都是国内最顶尖的一流专家校点的,自有他们点校的道理,太炎先生与曹聚仁的文字自有他们下笔的道理,不宜以己见去做所谓的修订。我搞了几十年《章太炎全集》点校,这个道理我岂能不懂。

还有一次,我发表了一篇点校太炎先生的文章,有人提出有“八大错误”,轰动一时,在报上抢足了风头,证明自己多么有学问。结果证明我这篇文章无一个错处,这一切又何从辩起,这种风气,多么令人啼笑皆非!

曹聚仁先后发表过论太炎先生文章达二十多篇,而《随笔》更是阐发了太炎先生的学术精华,他说章师对我最大的教诲是读古书不能从信古出发,而要从疑古入门。《随笔》从剖析经学着手,但又不是注经释经,就经学论经学,而是将经学放在历史、政治、文化诸方面去加以综合考察,要唾弃科举时代的八股滥调,提出要跳出理学、汉学的小圈子,从先秦诸子的争鸣中寻古人的本义,他认为“老、庄、韩非,无论哪一点都比孔孟高明”,以后的“吴学皖学的考证学、训诂学、浙东史学,扬州学派的典章制度”,才更不得了,才称得上“中国学术思想的核心”,复古派是阻碍文学进步的原因云云。他说“他是从桐城古文入手,后来才知道阳湖派的境界广阔得多,到后来,才知道小品文学、明末公安、竟陵派着实高明得多”。他说“儒学是最最教人为功名的邪说”,他致力反对“八股文”,大声疾呼要救救孩子,要把所谓“国学常识”这些“国糟”,丢入垃圾堆中去……他的学术观在他的时代无疑是最进步的。如今学术是繁荣了,国学热超过了科举时代,沉渣纷纷泛起,打着“国粹”旗号,以次充好,骗子纷纷登场,这大概是曹聚仁万万没有想到的吧。

曹聚仁在太炎先生众多弟子学生中,是将国学通俗化的第一人,他不是穷究国学,繁琐注经释经,而是开始深入简出地讲经释经,在经学走入历史后,满足了人们渴求了解国学的愿望。在他之后,南怀瑾也是从事国学通俗化的传播任务,弟子也遍天下。

曹聚仁先生一生充满惊世之举。他的鲁迅研究独树一帜,成《鲁迅年谱》《鲁迅评传》;他抢救出版了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保存了一段重要历史;他对地方史的研究《上海春秋》,开上海研究先河;他对史地人文的研究《万里行记》,对戏曲研究的《听涛室剧话》,他的《我与我的世界》,我阅读了数遍,更是影响了好几代人,都是传世之作。尤其我有幸整理出版他的《国学十二讲》,成《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使我系统学习了他对经史的理解,对我一生起了至深至大的影响。他是我祖父的弟子,我则很愿意成为他的私淑弟子,这应该是一段美好的传承。

来源:各界杂志2022年第1期

作者:章念驰图片

监制:田东锋

责编:李  旌

编辑:史  音

海报:贾  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