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养生 || 雨水:宜健脾养肝,防寒保暖

 汉方神农中医馆 2022-02-19

2022-02-19 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而为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气温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比较频繁,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此时,湿邪之气会随之而来,不仅温度低,而且寒中有湿,尤其一早一晚更是明显。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身体的调理和养生技巧。

增强免疫,健脾为先

脾胃是后天之本,健康之本。调理好脾胃能有效地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雨水节气后,降水增多,容易自外部带来湿邪;俗话说“肉生痰”,积累一冬的肥甘厚味,又让身体内湿加重。而脾喜燥而恶湿,最怕湿邪侵袭,若是再逢养生失当,导致脾胃受损,就会影响人体健康,直接影响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饮食有节,清淡营养

调理脾胃,饮食为先。滋补了一个冬天的肉,到了春天还接着吃,就很容易生内热上火。再加上春节假期一桌又一桌的美味佳肴,很多人都会出现吃多了不消化、湿热内生、爆痘、口臭、便秘等积食上火的问题。

假期结束,我们的饮食也该回归正常,注意节制,少吃肉多清淡,让肠胃休整。

减酸增甘,疏肝理气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伤害。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食用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栗子等。同时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适当运动,规律作息

谚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天来了,白天渐长,黑夜渐短,自然界阳气渐长,而阳主动,阴主静。此时,应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跟着自然界的节奏来安排生活,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另外,《黄帝内经》指出“人卧则血归于肝”。因此,春季养生人们要“夜卧早起”,如晩饭莫要过饱、睡前不要喝浓茶及咖啡、睡前用热水泡脚等一些养生保健措施均有利于夜晚肝血的蓄养,有利于一日肝气的生发,对应对春季人体阳气生发、维护健康大有裨益。

适时春捂,预防感冒

冬末春初,气温会有一定的回升,但冬日的寒气并未完全消散,而且冷空气时常来袭,乍暖还寒时最容易诱发感冒。又逢新冠疫情,我们更不能轻易感冒给病毒可乘之机,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

阳气有向上的性质,保暖尤其要以下身为主,也就是腰、腹、腿、足部。此外还要注意,凡是出汗、食热或辛辣以及沐浴后,一定要加强保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