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氏五针法”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王华911 2022-02-19

袁文丽1,邵素菊2

1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国医苑(中医科);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医馆)

笔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邵氏五针法”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自汗、面色紫暗,舌暗,脉弱而涩。

排除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内科疾病引起的胸痛;患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精神病、不能耐受针灸及刺络拔罐者。

全部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自汗、面色紫暗,舌暗,脉弱而涩。

排除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内科疾病引起的胸痛;患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精神病、不能耐受针灸及刺络拔罐者。

治疗方法

(1)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氧耗。

(2)针灸治疗。采用“邵氏五针法”辅助治疗。取穴:主穴取肺俞、大椎、风门、心俞、膈俞、内关。配穴:伴外感加合谷;气虚甚加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用静针重灸法;痰浊明显加中脘、足三里;血瘀显著加背部腧穴(心俞、膈俞)点刺放血拔罐。操作①针刺:针刺背部腧穴,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俯卧位;针刺腹部及四肢部位腧穴,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30mm×40mm或0.30mm×25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75%乙醇常规消毒,大椎、足三里直刺25~30mm,肺俞、风门、心俞、膈俞、内关、合谷直刺15~20mm,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10min行针1次。②静针重灸法:局部常规消毒,中脘直刺15~20mm,天枢、气海、关元直刺25~30mm,针刺得气后,将燃有艾条的长30cm、宽17cm、高16cm的艾灸箱置于腹部施术部位(艾灸箱覆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外罩艾灸布巾,治疗约50min。治疗期间不行针,切忌移动艾灸箱、开其上盖,如果患者感觉艾灸温度太高,可适当垫高艾灸箱底部边缘,治疗结束后取下艾灸箱和针具。嘱患者灸后忌生冷饮食。针灸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d,共治疗2个疗程。③背部腧穴点刺放血拔罐:针刺治疗结束后,心俞、膈俞采用75%乙醇常规消毒,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心俞、膈俞迅速点刺,然后各拔一火罐,留罐5~10min,放血量约2mL,每周点刺放血拔罐1次,2个疗程治疗3次。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评分:包括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自汗、畏寒眠差4类症状,每类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

(2)病情程度指标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NRS是最常见的评估疼痛强度的方法,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强级别的疼痛,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由患者评定24h内胸痛发作时最强疼痛得分。分别于治疗前后,由患者记录治疗前后7d内每日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和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取其平均值。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于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

显效:胸闷、胸痛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基本正常或完全正常,中医症状评分减少≥70%;

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较治疗前改善,ST段下降部位较治疗前升幅≥0.05mV或倒置T波转为直立或变浅,中医症状评分减少≥30%,且<70%;

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减轻,心电图未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减少<30%;

加重:症状及心电图均加重,中医症状评分升高。

结果

图片
图片

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90.0%。

体会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病位在心,与肺相关,心主血脉、肺主气,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研究显示,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的核心证候并贯穿病程始终,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亚型之一,在气虚血瘀基础上,本病患者多兼有痰浊。配合临床常规治疗,“邵氏五针法”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以益气活血、兼祛痰浊为治则,切中病机、心肺同治。

“邵氏五针法”是全国著名针灸大家、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创始人邵经明教授集50余年临床经验所创,包括主穴肺俞、大椎、风门,并随兼症合理配穴,对胸闷、痰多、咳嗽、喘促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邵素菊教授科研团队运用本法治疗肺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鼻炎、哮喘等多种不同病证疗效确切。研究证实,“邵氏五针法”具有增强肺功能、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作用。心俞为治疗心疾之要穴,可疏通心络、调理气血;膈俞,具有祛瘀通络、行血止痛之效;内关理气散滞、通畅心络;合谷散外邪、调气血。于心俞、膈俞刺络放血拔罐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老年患者,常现虚羸不堪之象,多予以补法,病虽暂缓,气日渐衰,终成不治。针对血瘀之象,采用刺络,可使瘀血去,新血生,滋养心脏

静针重灸法是邵素菊教授将静而久留针和艾灸箱重灸相结合,对于虚损、寒湿等错综复杂的疾病治疗有明显效果。其中针刺静而久留针,适用于慢性、虚损性患者,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补益正气,又可祛除邪气;本法中使用大艾灸箱重灸,具有灸热集中、稳定、量足、时效长的优势,使热源源不断向体内深层透达,发挥灸法的温补、温通作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选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乃是邵经明教授治疗脾胃、肠腑病的重要穴组。诸穴施以静针重灸法补益元气、温中健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以此滋养脏腑,使宗气充足,心脉畅通。

综上,“邵氏五针法”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佳,为治疗本病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本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有时可出现“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之征,临床要注意积累经验,辨证准确,更应把握补虚泻实的治疗量,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