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介安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2-02-19

十二、消食导滞清热法治愈斑毒一例

沈某,女,6岁。

主诉及病史∶患儿近一年来颜面及周身皮肤起红色皮疹,伴行走不稳、易摔跤,双下肢弯曲受限,渐发展至不能下蹲、不能爬梯,解大小便时须他人抱起,且神疲、纳少,睡眠时头颈汗多,时有腹痛、身灼热,大便干结。住武汉市儿童医院,经多种有关检查诊断为"皮肌炎",给予激素等药物治疗。因家长担忧激素的副作用,特转来中医治疗。

诊查∶患儿由父母搀扶入诊室,满月脸,面赤,红疹明显,躯干及四肢亦可见连成斑片状红疹,腹大青筋暴露,双下肢膝关节不灵活,下蹲起立均受限,鼻尖汗出。苔白厚腻,脉细数。

辨证∶此乃食停中焦积而生热,热入营血流注关节所致食滞及斑毒。

治法∶消食导滞,清热化斑。

处方∶川厚朴10g生石膏30g赤芍15g茯神10g丹皮15g鸡内金10g青皮6g石斛10g建曲6g玄参15g

5剂。嘱其日服1剂,服药期间忌食油荤。

二诊∶患儿精神明显好转,出汗减少,五心热退,大便次数增多,稀便夹黑渣,颜面红斑略退色。舌苔仍白厚腻,脉数。考虑脾胃积滞尚未完全消除。继守原方加槟榔10g、砂仁6g4剂。

三诊∶诸症均有明显改善,自行步入诊室,躯干及手掌红斑明显消退,颜面红斑亦减少甚多,大便日行四五次,无腹痛,鼻腔、唇红赤,干燥。苔白腻,脉数。

处方∶川厚朴10g茯神10g生石膏15g苡米15g砂仁6g建曲6g石斛10g鸡内金10g丹皮10g黄芩10g4

四诊∶患儿精神佳,纳食增,颜面肤色如正常儿童,,行走步伐稳,由他人扶助可下蹲并站起。继以扶脾养血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例据患儿家长诉,西医诊断为皮肌炎。张老根据患儿皮肤红疹、纳少、身灼热、汗多、苔厚腻等诊断为;①食滞;②斑毒。病因病机为食停中焦。积而生入营血。内迫营血从肌肤外溢。正如《诸病源候论》指出的"斑从肌内而出,属胃"。故方中以川厚朴、鸡内金、建曲消食导滞化积;取生石膏色白入肺为治发斑之要品;肺外合皮,与治结热毒痛的玄参配伍,入肺胃二经,既可清热,又可凉血滋阴生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茯神健脾宁心;青皮理气和中,终以消食导滞清热化斑而获良效。

十三、理脾养阴法治愈长期低热一例

汪某,男,9岁。

主诉及病史∶患儿出生后四个月起不明原因发热,伴咳嗽、纳差、呕吐等。曾按肺炎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又辗转几家医院诊治,抗结核治疗多年,体温仍在38.539℃之间,咳不减,伴体弱神疲,生长发育迟缓;咳甚伴气喘,偶有痰中带血,睡眠不宁,汗多,大便日行三四次,小便短赤。

诊查∶体温39℃,精神委靡,面色胱白,形体消瘦,皮肤于燥,手发枯黄,肌肤灼热。苔白腻,舌质淡,脉细数。

辨证∶湿热久羁,热伤肺阴,肺虚及脾。

治法∶养阴退热。

处方∶川贝母10g南沙参10g知母10g首乌10g银柴胡10g天麦冬各10g龟版15g地骨皮10g陈皮6g

嘱其分次煎60分钟,量约200ml,每日2次温服,共4剂。

二诊2剂药服后体温下降至37.2℃,仍咳嗽,喉中痰鸣,纳食略增,汗多。苔白腻,脉细。此系热邪虽去,痰湿未尽;肺主一身之气,气顺则痰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在上方基础上加建曲6g、白茅根15g,消食化湿痰。5剂。

三诊∶上方药服5剂后,热退尽,精神好转,咳轻,纳增,大便日行两次、质软;面黄形瘦,皮肤干燥。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张老考虑热退阴伤未复,更予理脾养阴方药∶

南北沙参各15g山药10g苡米10g首乌10g杭芍10g地骨皮10g川贝母10g知母10g建曲6g

四诊∶诸症明显好转,体温正常,轻咳无痰,二便调顺,寐安宁,汗少,体重增加1.5kg

【按语】由于小儿脏腑娇嫩,阴气未充,阳气未实,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脾胃虚弱,故张老认为此例系湿热久羁、热伤肺阴、肺虚及脾。根据急则治其标之原则,首先采用养阴退热之知母、天麦冬、地骨皮、龟版,阴足内热消,加川贝母、陈皮,清热化痰止咳。两剂药后,热降,纳增;但痰多为热邪去、痰湿存,乃加白茅根、建曲消食化痰。5剂药后热退尽,纳增,皮肤干燥,此乃大病之后津液枯焦,投以南沙参、山药、首乌、知母等理脾养阴药善后而获痊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