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也有英雄梦,驰骋沙场收复河山,辛弃疾代表作《破阵子》赏析

 泊木沐 2022-02-20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在写词方面的才华与成就和苏轼齐名,他们二人并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和苏轼相比更加落魄一些,他原本居住在山东一带,青年时率领一支军队和金兵大战数次。后来因补给不足,统帅无能,惨遭追击。辛弃疾战败后只能远离家乡前往江南定居。在江南的日子里,他有一半时间为官,一半时间赋闲隐居在江西。对于胸怀天下的辛弃疾来讲,报国无门是最大的痛苦,他只能在文学创作中抒发男人的血性与豪放。

《破阵子》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全名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首词是写给好朋友陈同甫的。陈同甫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和辛弃疾的主张一致,都希望朝廷强硬起来通过武力收复北方山河。正因如此,陈同甫屡遭投降派官员的打击报复,直到他51岁才通过科举考试高中状元,不幸的是,一年之后陈同甫就病逝了。

从陈同甫的人生经历就能看出来,他和辛弃疾是同一种人,所以他们才能成为好朋友。辛弃疾为朋友远行写词祝祷也就顺理成章了。这首《破阵子》写的是从军出征的片段,辛弃疾有从军打仗的经历,但陈同甫是一介文人他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两人的友谊的基础是君子壮志和英雄情怀,故此写这样一首词给陈同甫壮行也在相互鼓励。

辛弃疾赋闲在家,心中充满压抑郁闷,好朋友还要远行。这个时候大醉一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喝到酣畅淋漓的时候陷入了梦境,于是就有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接下来辛弃疾用了两个表达数量的词“八百里”和“五十弦”,马上就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其中“八百里”是一个历史典故,晋代王恺获胜的时候把他最喜欢的牛杀了,将烤牛肉分给众人庆祝。“五十弦”既是形容获胜的消息传播十分迅速,也是形容军中悲壮的乐曲。即便是获胜也有伤亡,但只要能给金兵沉重的打击这些都不算什么。辛弃疾在梦中也没有忘记国家大事。

从“沙场秋点兵”开始,又有了新的意境。秋风萧瑟能够卷下树叶,所以古人认为秋风有杀气,在秋季点兵,形容宋军将领杀气腾腾、上下齐心。这样的情况和事实相去甚远,现实中没有办法实现的,只能在梦中获得慰藉。

整首词的上半部分情景交融,将战场上的画面呈现出来。接下来就要抒发情感,表达心意了。千里马的卢,带有惊雷霹雳威势的宝弓,同时出现在战场上,冲锋的将士一往无前。伴随着宝马良驹的疾驰,雨点般的箭雨,表现出大丈夫的豪迈勇敢,这是辛弃疾理想中的画面。辛弃疾觉得,这就是他向往的生活,宁愿马革裹尸死,也不愿蛰伏乡间愁。

“了却君王天下事”,体现了辛弃疾思想上的局限性。辛弃疾具有反抗精神、英雄情怀,但他把国家等同于皇帝。取得胜利收复国土也是为了辅佐皇权统治。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只辛弃疾一个,陈同甫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注定只能在梦中看见胜利。

辛弃疾也认识到这样幻想胜利有些不妥,最后用“可怜白发生”结束整首词。回顾整首词的意境,送别,醉酒,入梦,胜利,最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南柯一梦。辛弃疾把梦境讲给陈同甫听,二人心中只剩下悲愤了。英雄落泪,让人觉得更加痛彻心扉。辛弃疾和陈同甫都是英雄,他们的豪情壮志,最后都化成无奈愤慨。南宋朝廷必将走入穷途末路,这些英雄人物实在是生不逢时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