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图饱满只是表现,画中的灵魂是挥洒写意,王鉴绘《秋林山色》

 泊木沐 2022-02-20

王鉴是清代早期著名画家,他是董其昌的徒弟,只不过他拜师的时候,董其昌已经80多岁了,并没有太多精力教导他。王鉴这个人很诚恳,哪怕一日为师,也要感念老师的恩情。王鉴曾经在崇祯年间做过基层官吏,他为人刚直遭到陷害打击就回乡隐居起来。明亡之后,他反而感念明朝统治,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以遗民自居,但在态度上也体现出不屈服于满清统治的样子。他这样满腹牢骚、忧愤的隐居生活,在心态上贴近了元代画家的情绪。这种情绪转化到作品中来,赋予他临仿的元代山水看上去清逸雅致。这幅《秋林山色》就是他按照元人技法创作的一幅作品,描绘了深秋时节,萧瑟中带有静穆的山景。

王鉴 秋林山色

王鉴在家乡有长达40余年的隐居生活,他作为一个文人不事生产,天天研究书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如果说清初四王中谁最穷苦,王鉴肯定排第一。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不喜欢画那些歌功颂德式的作品。王鉴和王时敏年纪差不多,当时王时敏的名气比他大,就是因为王时敏在创作中能够妥协,画一些粉饰太平的作品,只注重视觉上的美伦美伦,而忽视了内在的高雅韵味。到了现代,公认的看法是王鉴的艺术成就要高于王时敏,王鉴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面貌更加多元化。

王鉴 秋林山色 局部

《秋林山色》没有画成彩墨作品,这体现了王鉴的艺术主张,墨分五色,已经可以描摹自然景物,又何须五颜六色喧宾夺主。这样的审美也贴合元代画家主张的素雅之美。没有绚烂的色彩,就像少了一层“遮羞布”,直接“裸妆”呈现在欣赏者面前,需要画家的创作功底深厚扎实。王鉴融合了王蒙的牛毛皴与解索皴,再加上黄公望的积墨法,在皴皴染染之间让作品表面呈现出一种光泽,这种光泽既是写实性地画出江南深秋的润泽,也为作品增添了韵味。韵味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体会得到,王鉴认为的雅是苍郁沉着,厚重质朴,很像道家思想中的那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观念,真正的美无需锦上添花,真实描绘就足以打动人心。

王鉴 秋林山色 局部

文人画发展到王鉴这里,已经对到底什么叫“文人画”有了不同的理解。王鉴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很显然文人画的创作者是文人画家,但文人画家画出的作品未必都叫文人画。这个道理很简单,王时敏也在标榜他画的是文人雅意,却很少有人把他和文人画相联系。美学家把王鉴和王时敏划分在一起,也有点图省事了。其实王鉴的作品,文人气息更浓,饱满繁密的构图只是表现,画中的灵魂是写意思想。

王鉴 秋林山色 局部

王鉴的后半生几乎都在学习研究传统技法,他在积墨法上下的功夫不比龚贤少,只不过清四家的名头太大了,让人不自觉地就忘了他的淡然洒脱,只剩下人云亦云的工整刻板,这一点对王鉴来说不太公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