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身体总是发炎是怎么回事?

 昵称31367994 2022-02-20

图片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身体总是发炎是怎么回事?关于炎症大多朋友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身体不断发炎究竟有多严重呢?

我们举例说明一下,我曾经接触过几位这种情况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发病之初,就只是简单的扁桃腺发炎,服用大量消炎药无效,持续的发炎和疼痛让患者不堪其扰,然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把扁桃体切除了。

可是,不久之后又发生了胆囊炎,同样是服用抗生素无效,然后又把胆囊切除了。再之后又发生阑尾炎,又切除了阑尾,再之后子宫又出现了问题,自然也把子宫切除了。子宫切除之后没几年,又发生了严重咽炎和胃肠道的炎症,同样服用抗生素无效。这种情况之下,有人建议看看中医吧,于是,我这里就接待过几位类似情况的患者。

图片

这里我不去评论患者或者医生的选择,我相信这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一定尽了最大努力之后,才被迫做出手术的选择,同时,我也相信这种选择在医生和患者的心中一定是最有利的选择。

这里我们只想通过中医角度,看一看,有没有机会通过中医的治疗减少患者切除器官的风险。

说到这里,我们先要去看一看,中医是怎么看待炎症这个问题的。

关于炎这个字,本意是火热太过,因此,中国古字把炎热、炎夏组在一起。说到炎症,中医指身体某些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等的症状,例如:咽炎、发炎等等。

图片

关于炎症,中医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火热内生,是指体内脏腑阴阳失调,出现偏热的情况,就比如肝胆湿热,心火亢盛,湿热下注等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人体不同的炎症表现。

除此之外,中医认为,来自自然界的邪气当中,也就是六淫邪气中的热邪,同样是造成人体炎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就比如风热咽痛,慢性咽炎,另外还有温病等传染性疾病,同样会导致人体出现炎症的表现。

现代人一说到炎症,首先想到的是各类的消炎药。但是越来越少的人知道,在各类炎症的治疗过程中,中药也有很好的作用。而同时,中医又可以通过人体的整体观念,提前预防未发之病,把病邪抑制在人体的某一个区域内,使得这种炎症不至于到处发作。

图片

那么,中医都有什么治疗发炎的药物呢?

就比如治疗嗓子、扁桃体发炎的咽炎片,VC银翘片,六神丸,蒲地蓝片,同时蒲地蓝还有治疗胃炎的作用。

另外,还有治疗胆囊炎的方剂大柴胡汤,升阳益胃汤。还有治疗乳腺炎的五味消毒饮,治疗胃肠道炎症和阑尾炎的方剂大黄牡丹汤,除此之外,还有治疗子宫肿瘤和炎症的药物桂枝茯苓丸。同时还有治疗尿道炎症的八正散。如此种类的方剂有很多,这里不能详述。这些药物对于人体的各种炎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举个例子,我曾经的一位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扁桃腺发炎,她的扁桃腺发炎,从小不断,一直到20几岁还是发炎。后来托朋友找到我,让我帮忙治一下。我给他开的是大柴胡汤,吃了一周。后来,他朋友的回复说:他的咽痛问题减轻了很多,同时她回复我说:我感觉忽然一下,天晴了。后来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原来她一直生活在一种疼痛的阴霾之中。当然,后来他持续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整体症状获得了很大的改善。

图片

我的另外一位女性患者,就是上面提到的这种多发炎症的患者,扁桃体,胆囊、阑尾、子宫都因为发炎摘除了,然后身体还是不断的发炎,就比如嗓子发炎,胃肠道发炎,尿道发炎,全身各处都疼。

对于这位患者,我给他使用的是八正散,大约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体内的各种炎症就逐步减轻直到症状消失了。后来,我在想如果这位患者,早点找中医去治疗,也许不至于切除那么多的器官。

关于中药治疗炎症的方剂,上面我们提到的大柴胡汤和八正散,这两个方剂究竟是治疗什么疾病的呢?为什么在治疗炎症当中有这样的效果呢?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两个方剂。

图片

大柴胡汤

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大柴胡汤是一个表里双解的方剂,具有内泻热结,外散寒热的功效。临床常用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也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导致咽部发炎。

那么肝胆湿热,又怎么会引发扁桃腺发炎呢?

这就需要从中医的经络观点出发了,中医除了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脏之外,还有一条属于肝脏的肝经,肝经起于人体大足趾,沿腿内侧上行,环绕阴部,沿小腹上行,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喉头部,直至连接到眼球后的脉络。

中医认为,凡是属于脏腑经络循行路线上的发生的病痛,都可以有针对性的治疗。关于这一点,中医称之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针灸学的理论,其实中医药和针灸又何曾分过家呢?只要是理论正确,用针和用药都会有效。而肝经的循行路线正好经过甲状腺和扁桃腺的位置,因此,使用治疗肝胆湿热的药物同样是有效的。

图片

下面介绍第二个方剂:八正散。

八正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个清热祛湿剂,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疾病。

那么,根据我们上面的介绍,八正散是一个治疗下焦湿热处方,但是从上面的案例看他治疗的全身多发的炎症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需要从中医的人体整体观来观察了。就比如中医所说的三焦,上连心肺,中连脾胃,下连肝肾及六腑。一个三焦系统串联起五脏六腑,使得人体的脏腑之间建立了联系,并因此产生了五行的制约关系。

图片

那么,说三焦具有串联五脏六腑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说,三焦之气可以通行五脏六腑,除此之外,三焦内还是元气的通道。

关于三焦,《黄帝内经》又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黄帝内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通过《黄帝内经》的这两段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中医定义的三焦系统是五脏六腑的重要的关联系统,起到通行元气与水液的作用。

那么,中医的三焦,从西医的解剖学应该怎么理解呢?

关于这一点,中医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因为中医所说的三焦功能几乎涵盖了解剖学定义的全部腺体的功能,就比如淋巴腺、汗腺、胰腺等等。因此,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能称他为三焦系统。

图片

我相信中医正是因为有了三焦系统的定义,才有可能建立起人体是一个整体的医学观念。其实,中医的这个整体观不仅是中医在使用,西医也在使用,就比如说消炎药,我们经常看到的说明书,不仅可以治疗咽炎,同时也治疗肠胃和尿道发炎。这就是西医整体观念的客观表现。只是西医从解剖学的理论基础上讲,人体的每一个腺体也是独立的器官,并且无法和脏腑之间建立联系。因此西医学仍然无法建立起人体的整体观念。

而八正散这个方剂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清除下焦的湿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炎症表现,同时下焦、中焦和上焦本就是一体的循环关系,下焦的炎症清除了,作为三焦的水液代谢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其他部位的炎症表现也就同时减轻了。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中医在治疗炎症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因此,并不像某些朋友想象的那样,中医只治疗慢性病,向发炎一类的疾病还是需要通过西医治疗,如果消炎药和抗生素解决不了问题,就只有手术这一条路了。

图片

当然,我个人的理解,手术并不是最坏的选择,问题出在手术之后,炎症的问题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因此建议这些炎症比较严重的患者,能够尝试着让中医来帮您解决炎症问题。

课程的最后提醒大家,今天文章中的配图都是清热类的中药,出自一个方剂,不知道有谁能猜出这个方剂呢?欢迎大家来内经群中一起讨论学习。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欢迎扫码进入汶东中医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