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的幸福感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医生,为病人减缓、解除病魔的痛苦。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时收获的并不是掌声。“做医生很累,压力很大,最希望能得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医生的培养周期延长、工作强度大、工资低,医患矛盾尖锐,我国临床医生的压力日益增大,临床医生的主观幸福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幸福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它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反映。当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被引入与工作相关的研究时, 就产生了工作幸福感这个名词, 作为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研究领域之一, 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评价。

中国医生为啥这么累?主要原因是,病人呈井喷式增长,而医生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好医生更为稀缺。

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的背景下,病人潮水般地涌向大医院。结果,大医院医生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工作时间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几乎人人练就了“耐旱功”和“憋尿功”。虽然病人抱怨“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但这也反映了医生的忙碌程度。网上曾流传过一张照片,医生连续奋战数10小时完成一台颅脑手术,术后筋疲力尽,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这是外科医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在目前的体制下,医生如果没有科研、没有论文,临床技术再好,也不可能晋升职称。因此,很多医生白天出门诊、做手术,晚上查文献、写论文,点灯熬油,连睡觉都成了奢侈。反观国外,医生一旦获得独立执业资格,就不再有等级之分,也没有评职称一说。医生行不行,主要看临床,看患者的认可度。而我国却把每一名医生都当成科学家来要求,甚至连社区医生也有论文指标,这是医生培养制度的严重缺陷。外国医生写论文是出于兴趣,而国内医生却是出于无奈,很多医生成了论文的“奴隶”,制造了大量“学术垃圾”。

医生和飞行员一样,都是高风险、高技术、高责任的职业。如果飞行员身体不适,是不能飞行的。同理,如果医生带病出诊,极易导致医疗差错,甚至危及生命,这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德国法律规定,医生带病工作,如果被患者举报,将被处以1万欧元罚款。医院如果看到医生带病工作而不采取保护措施,将被罚款2.5万欧元以上;情节严重者,医院负责人要被判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此“苛刻”的法律,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还有的国家规定,任何超过时限的手术,必须有两个手术小组,交替手术、交替休息,确保医生在最好状态下工作,但是能做到吗?反之,我国一直提倡“小车不倒只管推”,加班加点、带病上班、疲劳作战被视为“美德”,媒体追捧,患者点赞,这显然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纠正。

当前的医疗环境,医疗资源短缺,多少的医务人员都是在超负荷的工作,如果说病倒在岗位上的医生让人感动,那么在岗位上离世的医生则让人揪心。也许正如这位院长所说的,可能很多时候其实“压垮”医生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病人及家属带来的压力。

医院管理者试图努力解决社会和病人的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问题!但是客观的讲,很多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医院和医生们造成的!有些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客观上很容易形成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毛病。另外一方面,医院和医生也还必须为医院的生存和医生的生活而忙碌不已!医院医疗服务量的萎缩和医院运行效能的不高,总是院长和医生担忧的问题与矛盾。医改难,对于院长和医生来说,难就难在:病人多了也不好,病人少了也不行的矛盾之中!院长和医生们的压力主要整天生活在难以自解的矛盾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