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近年来,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在我国居民中越来越高,若不及时有效地控制,会对心脏、脑、肾脏等产生严重危害。为什么有的人一样也不高,有的人却都高呢?简单地说,这“三高”是在同一块土地上长出来的三棵毒草。除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是引起三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日渐增多,三高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主要危险因素。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们饮食摄入的热量不断增高。如果我们运动过少,不能将吃进去的热量消耗掉,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于是就会发生肥胖、将军肚、脂肪肝等。若不及时纠正这种热量过剩状态,就会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虽然有遗传背景的人比别人更容易发生这些异常,但如果缺乏健康意识、不注意节制饮食和适量运动,没有遗传背景的人照样会发生“三高”。
       要想有效预防和控制“三高”,就要去除掉这三棵毒草赖以生存的共同土壤,要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不酗酒、身心放松等。要时刻牢记“防重于治”,不要等着发生了“三高”才不得已使用降压、降脂、降糖药物治疗,更不能等着发生了心梗、脑梗才去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大家都知道,高胆固醇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前提,而粥样斑块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基础。临床所说的降脂一般指降低胆固醇,特别是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疗效也最确切的降低胆固醇药物是他汀类药物。

        严格控制胆固醇、减少形成动脉斑块的“原料”对于防治心梗脑梗至关重要。很多研究表明,对于老年人,严格控制胆固醇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对于高胆固醇血症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治疗,持久的把胆固醇控制在较低水平。
       高血压得不到控制会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肾衰等危险疾病,而控制不好,造成血压波动较大,同样会产生上述危害。对于中青年,严格控制血压可以更为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控制过于严格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特别是高龄患者常表现为高压高、低压不高甚至偏低,这类患者在应用降压药时更要注意避免低压过低降低。所以老年人的血压控制要适中: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可以先把血压降到150/90 mmHg以下,若无不舒服的感觉,可以降到140/90 mmHg以下;80岁以上的老年人,降到150/90 mmHg以下就可以了,一般不要降得太低。
        根据我国现行糖尿病指南,一般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但是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因为血糖控制越严格,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就越大,所需要的药物往往越多,这些对于老年人都具有潜在的危害、甚至严重危害。

        对于已经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为如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应过分追求血糖达标,而应适度容忍高血糖。对于高龄、独居、一般健康状况较差、衰弱、合并严重心脑肾疾病、智力下降等情况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8.5%、空腹血糖不超过10mmol/L就可以了。适度宽松的血糖控制对于老年人好处多于坏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