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髓肿瘤,手术前后(围手术期)的注意事宜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脊髓肿瘤属于椎管内肿瘤, 可为原发性肿瘤,也可为继发性肿瘤,主要涉及硬膜外肿瘤、髓内肿瘤及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患该病后常因肿瘤压迫神经组织而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翻身障碍等。针对这一疾病强调早期诊治,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脊髓肿瘤较少见,这一类型的肿瘤病变即便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这一同脊髓关联密切部位也较少见。在确诊为脊髓肿瘤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的类别,常见以下几种类型: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等,其中血管瘤及先天性转移瘤在肿瘤大小及范围上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多以良性肿瘤常见,对此类肿瘤借助MRI诊断有一定效果。近年来,脊髓内肿瘤的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脊髓肿瘤在症状表现上缺乏典型性,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肿瘤患者或多或少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发病年龄上也有一定的区间表现,主要是依据相关研究报道,在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这两种疾病上,病患多集中在40~50岁的群体,而星形细胞瘤的发病年龄多是集中在20~50岁的群体,在发病年龄上各种髓内肿瘤无明确年龄上的界限,所以发病年龄对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的鉴别存在一定局限。
临床治疗脊髓肿瘤主要以手术方式治疗,其目的在于去除肿瘤而减轻神经组织压迫。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辅以必要的临床护理,如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尽早遵医嘱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术前



由于网络的广泛性普及应用,患者及其家属在影像报告诊断脊髓肿瘤后,普遍进行医疗咨询或者网络查询,了解疾病。可能由于对疾病及其治疗方式知之甚少,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患者因手术的危险性而常常出现不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术前需要医务人员予以充分的疾病沟通及其手术风险的沟通,针对性疏导,达到知情,最终了解疾病,同意手术。 






术中



俯卧位是脊柱后路手术的最常用的体位,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便于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体位可造成病人生理上的改变,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皮肤压疮和眼部受伤等并发症,从而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血压骤然升高、颈椎脱位、术后失明等意外伤害。
术中压疮好发高危人群---脊髓肿瘤(损伤)手术病人、神经血管手术病人、长时间俯卧位手术病人等进行体位风险评估,制定手术体位安置标准,尤其是俯卧位手术病人,必须做到双髋双膝关节屈曲20°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膝关节及小腿下垫软垫,头部置于有槽啫喱头垫上,踝部背曲,足趾悬空,男性病人注意悬空会阴部,避免压迫阴囊。






术后



(一)翻身方式:对于术后不久的患者,护理人员或家属在为其翻身时,应使用滚筒式的轴线翻身。在术后的3~6个月内,患者都不适合大幅度的扭转身体脊柱,如前屈、后仰、侧弯等。翻身时应保持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动作需轻柔,不能有拖拉的行为。

(二)颈部肿瘤患者:颈椎手术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要佩戴颈托,腰椎手术的患者则需佩戴腰围。颈部肿瘤患者需注意呼吸情况,指导患者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防止出现呼吸暂停的危险情况。

(三)饮食:一般建议等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后再进食。腰骶部肿瘤患者要等术后肛门排气后,再少量食用流质饮食,逐渐依次加量。应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日常多补充水分,帮助机体更快恢复。若患者感觉腹胀且无法正常排泄或排泄困难,则考虑其出现消化道神经功能异常。

(四)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再次向患者强调尽早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四肢被动运动,或者直接由患者独立完成床上运动。

上肢运动主要以肘关节、腕关节及肩关节为主,同时辅以握拳、拇指对指及伸拉练习;下肢则以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趾各关节的主动运动为主;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且规律性较强的锻炼方案;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就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其尽早开始下床活动,且医护人员应从旁监督和看护,运动量以患者不疲劳为宜。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进行锻炼。若术后脊髓功能障碍较严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前往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这对患者来说更有保障、效果更好。

(五)尿便(二便)功能护理: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便尿功能障碍,家属在护理时应注意患者的尿道、会阴部的卫生。

会阴则每日擦洗2次,尿管常规夹闭,每3~4 h开放1次导尿管,从而使得患者膀胱括约肌收缩得到较好的锻炼。依据尿管材质,每1周-2周更换1次,以防发生尿路感染;鼓励并叮嘱患者一定要多饮水,告知其多饮水的好处,并予以适当监督。当患者自觉有排尿感则可予以拔管,注意若患者残余尿量经测量仍高于50ml,则尿管不可拔除。
为增强患者肠道蠕动, 应要求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含纤维素较多食物, 并叮嘱其多饮水。护理人员还可教会患者按摩辅助排便方式, 一般为顺着肠蠕动方向, 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 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让其自己进行腹部按摩。

(六)手术切口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情况,若切口敷料已湿则需给予及时更换,为减少对切口的压迫,患者翻身时应放轻放缓;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始终保持其床单处于平整状态,并为其清洁皮肤并擦干。切口感染主要出现于患者术后第3天,术中规范操作,重视消毒处理,同时为患者止血也要仔细,应用抗生素防感染;特别注意预防脑脊液漏,若患者术后72 h内引流量低于50 ml则予以拔管;若患者切口组织出现渗血、水肿及不良对合,注意拆线不宜过早。

(七)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好迟发于患者术后2 d内,为此护理人员对术后患者引流液的观察十分重要,主要察看引流液色、量及敷料有无渗出若患者引流量较之前明显增多,引流液颜色不再血性,而是变得清亮,且敷料潮湿,患者主诉头疼,可考虑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待确认为脑脊液漏后予以漏口缝合处理。

参考文献

[1]王良霞.俯卧位脊柱手术的护理研究[J].健康之路,2018,17(09):245-246.

[2]潘婕,吴伟东,侯文进,刘芳,龙艳婷.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体位与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02):174-176.

[3]庞丽丽,王永卿.俯卧位脊柱手术术中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01):117-118.

[4]王永珍,孙孝红,姜静,王飞飞.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病人眼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05):455.

[5]陈晓彤,宋彩玲,李媛媛.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7):173-174.

[6]马迎.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4):108.

[7]刘华琳.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要点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0):124-125.

[8]杨永青.脊柱外科手术的术中体位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32-33.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脊柱组开展的工作



一、退行性疾病患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韧带骨化等

二、占位性病变患者 

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脂肪瘤及畸胎瘤、胶质瘤、囊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等。
三、脊柱畸形、先天性疾病患者
寰枕畸形,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脊膜膨出及脊膜脊髓膨出、脊髓空洞症、脊髓分裂症等。
四、脊柱脊髓外伤患者
颈腰胸段的脊柱骨折、脱位及其导致的脊髓损伤。

五、脊髓血管病患者
硬脊膜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等。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