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企简史之十一|“四三方案”与国营轻工业的发展

 huusan 2022-02-20

在今年3月的国资委暨中央企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国资委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郝鹏强调,学习党史要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要突出央企特色、突出学用结合。

为突出党史学习的央企特色,企业思想家特邀国资国企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剧锦文教授,帮助读者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历史,以资读者系统了解国资国企发展沿革、国企改革脉络,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文章将以系列形式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时,一位帮他做社会调查的工作人员在一家服装店千辛万苦排了半天队买到的一条“的确良”裤子。“的确良”挺括,不会皱,这种当时风靡全国的面料,原材料都需要进口,非常紧俏。回到北京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咱们也要自己造!

于是,一个关系亿万群众穿衣吃饭问题的大规模技术设备引进工程拉开序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借助大规模“三线建设”外,国有企业还通过从西方国家引进一批成套设备(“四三方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推动了过去比较落后的国营轻工业的发展。

1

-THE FIRST-

“四三方案”的形成及主要引进项目

1963~1966年间,我国从日本和西欧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了国营企业的生产效率。

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当年的1月22日,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向周恩来报送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建议引进中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

2月5日,经周恩来批示呈报,毛泽东圈阅批准了这份报告。

1972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从西德和日本引进一米七轧机设备。

1973年1月,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计划从国外引进国家急需的成套和单机技术设备,总计需要43亿美元,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四三方案”。

“四三方案”主要包括:武钢1.7米轧机、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3个大电站、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的制造厂和斯贝发动机、43套综合采煤机组等项目,成交总额约39.6亿美元。

在此方案基础上,后来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

利用这些设备,我国共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214亿元。到1982年,26个项目全部投产。

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武钢1.7米轧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辽阳石油化纤厂、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等。

这些项目成为“文革”时期国营企业产业产业扩展和技术进步的另一种方式,为解决当时人民“吃穿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三方案”所涉及的26个大型工业项目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

-THE SECOND-

“四三方案”技术

引进的特点、问题与成效

“四三方案”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此,它具有鲜明的特性,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我国这次大规模技术设备的引进重点在于加强农业和轻纺工业,属于这类项目的用汇约占51%,重点是化肥、人造纤维、其他石油化工产品、化学制品和优质钢;

第二,引进的目的在于增加产能。仅化肥设备一次就引进13套,化纤设备一次引进4套,综合采煤机43套,等等;

第三,引进重点集中在大型工程上。比如一米七轧机等;

第四,引进项目完全由国营企业建造、运营。

这次大规模技术设备的引进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选址不当,引进的13套化肥设备,大部分建在四川和四川周边,由于四川的天然气未能预期达产,使得这些设备的生产能力降低了20%;

河北沧州化肥厂从荷兰引进的尿素合成塔

图片来源: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其次,建设工期长。约有2/3出现基建拖期长、投产后一时生产不正常、开工率不够高,13套引进大型化肥设备,平均建设周期为3年零7个月。有相当部分大型引进工程所需配套条件未能及时落实。此外,大规模重复引进而没有考虑均衡性。

“四三方案”总体来看还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通过技术引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四三方案”中用于解决吃穿用问题的化肥、化纤和烷基苯项目,占全部引进项目26个中的18个,总投资136.8亿元,占“四三方案”全部投资的63.84%。1977年底,13套大化肥项目,已有7套投产;到1978年6月,累计生产尿素361万吨,这对促进当时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轻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国营能源、原材料等与引进相关的工业技术实力得到加强。43套综合采煤设备从1974年开始投入使用,引进的发电设备建成了高水平的国营发电厂,国营武钢1.7米轧机建成并投产,冷轧、热轧、硅钢片等产量大幅提高。此外,国营企业的塑料、合成橡胶、洗衣粉等多种化工产品的产量也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通过引进,是新中国第一次同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我国对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了解;

第四,通过引进,在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业里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和外事人才,积累了一定的与外方打交道的经验。甚至可以说,在接下来的1977年大规模引进外国设备,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技术与外资的引进与此不无关系。

本系列文章是在剧锦文先生《国企简史》文稿的基础上,编辑压缩、改编而成。由于篇幅所限,仅采撷其要而去其详述,由此产生的表述不清晰、不完整问题,由编者负责。如需完整了解相关内容,请关注《国企简史》文稿动态。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