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郁证-笔记

 道之中 2022-02-20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

  1.郁证的常见病因

  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气素虚。

  2.郁证的基本病机

  郁证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证的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涉及心、脾。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初起以气滞为主,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属实证。后期或因火郁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由实转虚,转为阴亏血虚。六郁中总以气郁为先,而后才有湿、痰、热、血、食诸郁,且六郁相因,互为兼夹。

  诊断

  郁证的诊断要点: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辨证论治

  1.郁证的基本治疗原则及方法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

  2.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肝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速记:郁柴痰夏甘麦归

  (2)痰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证称为“梅核气”。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3)心神失养证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将此种证候称为“脏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4)心脾两虚证

  主症:情绪不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无需摇摆不定

快来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