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郝万山老师学《伤寒论》| 一秒学会太阳病的自愈日?

 道之中 2022-02-20

伤寒论第7条

/ Typhoid Theory

太阳病的自愈日

原文: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01

具体讲解

这段主讲: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和外感病的自然病程。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外邪侵袭人体之后,正气奋起与邪相争,则见发热。

既见发热,则表明正气不衰,邪气亦盛,正邪斗争有力,故多为阳经之证,为阳证。

如太阳病见发热恶寒,少阳病见往来寒热或呕而发热,阳明病见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或蒸蒸发热,或日晡潮热等。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病邪侵袭人体之后,阳气已虚,阴寒独盛,正气不能与邪气相抗争,故无发热。既无发热则表明正气已衰,抗邪无力,故多为阴经之证。

如太阴脾阳虚弱,少阴心肾阳虚,厥阴虚寒致厥等,均不发热而恶寒,甚则厥冷脉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身热”,“阴盛则身寒”,《伤寒论》继承《内经》理论,以恶寒发热作为辨别阴证与阳证的关键,具有特征性与概括性,因此不少医家认为本条可作为外感热病辨证的总纲,以致《金匮玉函经》竟将本条放在了六经病篇之首。

但如结合本条下面“七日愈”、“六日愈”的问题来看,阳证七日有可愈的,而阴证往往六日不可能自愈。因此后世医学家对本条的解释,除上述的观点外,还有一些很有参考意义的见解:

一是以张隐庵等为代表,认为发于阳即发于太阳,发于阴即发于少阴。这种说法仍然没有解决“发于阴,六日愈”的问题,因为少阴病六日也很难自愈。

二是以方有执等为代表,认为风伤卫为发于阳,寒伤营为发于阴。也就是说,发于阳即太阳中风,发于阴即太阳伤寒。

病即见发热恶风寒的是风阳之邪伤人,是太阳中风;起病先见恶风寒而后见发热的,是阴寒邪气伤人,是太阳伤寒。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一般来说太阳伤寒和中风,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六七日就可以自愈,也就是说太阳病无论是中风还是伤寒,其自然病程也就是六七天左右。

这里提出的六七日自愈的问题,是大量临床观察得来的结论,体现了外感病病程的七日节律,也称周节律。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周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等等,早在《黄帝内经》、《伤寒论》以及其他医籍中就有了记载,这些记载应当说是从临床观察得来的概率,并不是空穴来风。更何况许多内容已经被现代研究所证实,并且由此而出现了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药理学、时间医学等新的学说或学科。

而人体乃至生物体这些时间节律的形成,无疑和日月星辰的运动周期有关。关于外感病的七日节律问题,下面还要专门谈到。

阳数七、阴数六,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焉,故谓之成数。”可见七为火的成数,代表火;六为水的成数,代表水。《黄帝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火属阳,故日“阳数七”;水属阴,故日“阴数六”。


思维导图

/ Mind Map

知识系统化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一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02

太阳病的自愈日导图

思维导图奉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