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认识《伤寒论》的传经,才能更好地研究中医学

 准提药师安般禅 2019-04-12

《伤寒论》传经之说,历来除柯韵伯而外,都陷于淤泥而不能自拔,张志聪虽不承认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说,但强调“本论中纪日者,言正气也,正气之行,每日相移,邪病之传,一传便止”。“从阴而阳,由一而三,从阳而阴,由三而一。”等说法,仍是所说所云,莫名其妙,莫虚有的附会。传,即是传变,即是病机的变换。病程的进行究竟是如何变换,怎样运行,是以机体的强弱,年龄的盛衰,饮食等,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并不是印版式的,明白这些传经的道理,不用辨而自明。

《伤寒论翼》风寒辨惑第四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之则不传。是指热传本经,不是传阳明之经络。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症不见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言七日当来复之辰,太阳一经之病当尽,非日传一经,七日复传太阳之谓。若复传则不当曰尽,若日传一经,则不当曰行其经矣。若欲再作经,是太阳不罢而并病阳明,使经不传,是使阳明之经,不传太阳之热,非再传少阳之谓也”。柯韵伯的意见是:病机传变是有的,但绝不是次第相传。所以他又说:“传者,即内经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之传,乃太阳之气生热而传于表,即发于阳者传七日之谓,非太阳与阳明,少阳经络相传之谓也”。

传经之说,来源于热病论。但张仲景撰用《素问》中的六经,用其名而表达的意思不同,因而《伤寒论》的传经不能与热病论相提并论。关于这一点,章太炎解释的好,而且也最为透彻。他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此为全书起例,阳即太阳(以太阳发热恶寒为例,则阳明少阳可推知),阴即少阴,七日愈,六日愈,则未传经甚明。病有发于阴者,则阴病不必自阳而传甚明“。他又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不传,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不见者,为不传也。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是虽撰用素问,而实非其义,见伤寒不传者多矣“。

他又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再经者,诚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柯氏以为经指经界,非指经脉,世多疑柯氏好奇,然以《伤寒论》,《素问》比度观之,彼说日行一经,六日则便历六经,是一日为一经也,此说七日自愈,为行其经尽,是七日为一经也,所谓再经者,或过经不愈,仍在太阳,或热渐向里,传属阳明,以预防其入阳明。阳病以七日为一经,阴病以六日为一经,一经犹言一候,与病脉又不相涉。至于太阳诸篇标题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而已,并不称太阳经“。

章太炎的意见完全正确,因为我们在临床上,往往有太阳迅速传阳明,而不经过少阳,又有两经,三经的证候同时都见的,也有后一经的证候已经发现,而前一经的证候还没有终了,这叫做合病。到三阴经太阳传少阴,少阴传厥阴,也偶尔有。但也有开始就出现在少阴的,就是所谓的“少阴直中”。因此我们知道,所谓传经,无非是病理变换的过程,究竟如何传变,完全决定于机体内在和外在的环境条件。并不决定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这样不合逻辑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这个疑团不打破,不解开,学习《伤寒论》肯定会误入歧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