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不像,是水平不行,还是拿“意临”来当遮羞布?

 泊木沐 2022-02-20

学书法,首先要临摹,有人说,临帖不像,请承认是自己的水平不行,别拿“意临”当遮羞布!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两种方式的,宋代的黄伯思一语道破两者的区别:

“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摹,谓之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

比如《兰亭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是临本,都有自己的风格,包括后来赵孟、王铎、八大山人、文徵明等等都有相应的临本传世!

而被誉为“神龙本”冯承素版本,就是用“双钩填墨”方式摹本,最大化还原了王羲之的书法真实面貌!

就现代人学习途径而言,很多人先从“摹”开始,然后过渡到“临”!

而两者的作用,南宋姜夔说: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复得古人笔意;而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盖临书任意而摹书不任意也。

像米芾、王铎临帖水平已经到“对灯取影,不失分毫”的程度,尤其是米芾,留下大量仿写前人墨迹,让人真假难辨!

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临作,依然会发现有他们自家的面貌,道理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写出两个一模一样的笔画。

即使是某些把书法变成“工业品”的人,仔细观察他的作品,依然做不到一模一样,何况是两个不同的人来书写!

更不要说还有用笔习惯、纸张、墨水的影响!

临帖,既然做不到“像”,也不可以肆意妄为,乱来一气!

正如赵孟所言:“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非善书者莫能知也

意思是临书也不要太过放肆!

何为正确的学书法的途径?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一段话,道破玄机: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在我看来,先求“像”,再求“不像”,最终回归于“像”!

最终“像”,就是“不像”,其实也是最好的“像”!

正如《金刚经》所言: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最终达到王国维所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