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亡簋在讲武王孟津观兵----西安谢子展

 西安风土 2022-02-20

      西周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今眉县),后辗转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亡簋是周武王器。青铜器中,王器地位高于诸侯器,而作为西周开国之王的武王器,地位更不一般,所以有天亡簋是周器第一之说。

    天亡簋铭文有77字,其释文各家不尽同,但关键处皆误。天亡簋铭文记录的是周武王天命九年第一次东渡观兵事,下面,本人向列位看官细细分说。先看铭文。

铭文

  

以前诸家解释天亡为人名,最大错就出在这里,历史上根本没有天亡这个人。其实天亡不是人名,而是陨石。下面本人为铭文断句。

乙亥,王又(有)大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屯(纯)屯,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退壶。唯朕又(有)蔑,每(敏)扬王休于奠+心。(共77或78字)

乙亥,王又(有)大礼:古,丰、礼同字,此处为礼。史记《周本纪》,“九年,武王上祭于毕”。毕原,文王墓地。”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这里有二次祭祀,武王观兵是在孟津,毕原至孟津有近8百里,古时交通不便,三天走不到孟津,故不是祭毕原,而是在孟津祭白鱼。大礼,大理也,开大会。

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凡,是总,聚拢之意。凡三方,聚三方之诸侯,商在东方,故只西北南三方。史记《周本纪》,“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

室降天亡:史记《周本纪》,“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天亡,有二种解释,其一,亡为芒,光芒。其二,天坠之物,陨石。如将亡字换为火字,意思就一目了然。

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其时殷商未灭,祭祀皆循殷礼。殷祀,盛大的祭礼。。《泰誓》有言:“受命文考,类于上帝”。衣音同殷,后世转为荫。周尚赤,故书明其形乌色赤。周人先祖弃,曾受群鸟呵护,赤火复周室,天命归周故为佑王。祀文王木主,甚合天意。

文王德屯(纯)屯:德后一字不清楚,有上下二个小十字,再下有重文符一。《周颂·维天之命》“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中庸》“文王之德 纯亦不已”。屯字笔画只有三笔,极简,于此处笔画相合,字意相合,故猜测为屯字。

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丕,就是大;省,审视;肆,允许;赓,更替,继续。《泰誓》:“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文王省监视武王,允许武王承继文王。,取。衣,同荫,乞求文王的庇佑。

王祀丁丑,王飨大宜:乙亥至丁丑,第三天。王飨。飨,祭祀,会餐。大宜,祭土地。

王降亡得爵退壶:壶字各家所认不同。从字形和器形看,壶字最接近。《说文解字》壶,昆吾圜器也。圜者还也。爵,决也。降亡,就是天落火得决定,退还。史记《周本纪》,“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得决退还。

唯朕又(有)蔑:蔑,灭也,灾。《泰誓》:“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如有灾,唯联一身承担。此句尽显武王以下犯上,伐纣前的犹豫。

每(敏)扬王休于奠+心:每通美,扬字从日从勿,奠字,下面还有个心字,这是一字或二字无关要紧,金文中此处字意通常为尊彝之类,最接近的字是𥂴,音郑,意瓶。

全文白话:

乙亥,王举行大会,集三方诸侯,王祭天。王的屋顶落下陨石佑王,盛大祭祀显考文王让上帝很满意。文王纯正的美德显赫,在上看顾着王,允许王承继事业,庇护着王。

三天后丁丑,王祭祀土地。王应天意决定还师。如果有灾,归王一身。

赞扬王的美德于此器。

    武王东渡孟津观兵,无功而返,《史记》记录了白鱼入舟、流火复王屋二件事,以及”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的过程,但未细说相互间联系,后人也未深解天命是何意。司马迁所说的天命,就是白鱼和流火。白色代表商,白鱼就是商有余祚,入舟即入周。周尚红,祖上有群鸟守护,故流火色赤形乌,天命复周。既然天命归周,为何不敢伐商?流火复王屋,屋必有伤,流为乌,一为形乌一为色乌,乌者无,天命未逮,这是史书中未明的。天亡簋铭文中讲清了,天降亡是让武王决心退兵的真实诱因。

    武王伐纣其实是迫不得已。在《逸周书·寤儆解》中,武王对周公旦说““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欲与无□,则欲攻无庸,以王不足,戒乃不兴,忧其深矣。”用白话说,就是”啊呀,对付商纣的计谋泄露了。今天我做梦,商朝人惊吓了我。想顺从没有好机会,想进攻又无用,就此称王又不够条件,如果你不出个好主意,忧虑就深了。“足见武王伐纣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情。《逸周书·酆谋解》记载:“维王三祀,王在酆,谋言告闻。”就是说,天命十一年也就是武王三年,周反心泄露,商纣王准备伐周。周为自保,才不得不兴兵伐商,实属无奈之举。商王势大,绝不是可轻敌的。甲子之战,商王还能纠七十万之众以敌武王,战至血流漂杵,可见商王威风。武王东渡观兵,反心暴露,商王不是不知,恐怕是没把武王放在眼里,史书有载,商王认为周无天命,必无能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