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国博(二)

 荣纳堂 2022-02-21

与具象而生动的鹿纹相比,人面鱼纹有复杂的几何形体和颜色填充,更有充满仪式感的图腾含义。“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书接上文。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两件形制相当、同期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讲起。

图片

图片

        放在相邻展柜的两个彩陶盆,均是敞口卷唇,细泥红陶烧制,内壁以黑色颜料勾勒图案。驯鹿是人类最早尝试驯化的动物之一,只不过由于其在驯养状态下繁殖能力下降而在人类发展史中被猪所取代。而鱼,则是强大生殖能力的象征,并作为具有祝福意义的符号出现在诸多半坡彩陶器物上。与具象而生动的鹿纹相比,人面鱼纹有复杂的几何形体和颜色填充,更有充满仪式感的图腾含义,“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两个陶盆,都是儿童夭折后的葬器,以瓮为棺,以盆为盖。而瓮棺葬中的盖盆,一般中央开孔,作为死者灵魂的通道。同一批出土、用途相同的两件陶盆,为何一件有孔、一件无孔?传闻是人面鱼纹过于惊艳惹的祸!半坡遗址发掘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经验不算丰富的工作人员在一批(同期出土六十多件)彩陶碎片出土后,兴奋地发现了相对完整且图案精美的人面鱼纹盆残片,并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复原。等到第二个、第三个彩陶盆相继复原完成后,才发现人面鱼纹盆的底部可能拼错了……但已经无法恢复。我想这也许是上过历史课本的国宝人面鱼纹盆在目前的“古代中国”展中,没有占据新石器时代展厅中央独立展柜的原因。

       另一件仰韶文化彩陶,出土于河南的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罐,在人面鱼纹盆旁的中央独立展柜展示。

图片

       鹳鱼石斧图陶罐即为瓮棺葬的“瓮”。我们讲到彩陶时,常用纹样、图案的的词语描述,唯有这件用于二次葬的“瓮”,穿越六千年的时光,为我们展示了绘制在外壁上的“画”。画面中,有流畅的轮廓勾勒,有不同的色彩填充,有丰富的细节呈现,不愧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六十四件不可出国参展珍贵文物之首。

       鹳鱼石斧图陶罐的来历,还有些值得说道的细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河南临汝县的一位参与过考古工作的农民伯伯,在村里的果林中挖掘出土十余件瓮棺葬器,其中器物最完好、彩绘最精彩的就是这件陶罐。几经辗转上交县文化馆后,文化馆奖励了他五副线手套。1989年,国博前身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修改中国通史陈列(古代中国展前身),从河南上调了两件新石器时代的国宝级文物,一件是鹳鱼石斧图彩绘罐,另一件是目前在它旁边展出、占据展厅最中央位置的蚌塑龙虎墓。

图片

       占据C位的蚌塑龙虎墓,每次观看都让我晕眩。实在无法想象在距今六千年前的华夏文明腹地,在大部分同时期墓葬中仅有实用器皿陪葬时,先民会用蚌壳在死者遗体旁拼凑出如此熟悉的图案。墓中埋葬的是谁?蚌壳拼凑的图案是什么?这些图案有什么意义?绝大多数参观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很遗憾,除了蚌壳图案基本确定为“龙”“虎”外,其他两个问题目前在学界仍无明确答案。

       关于墓主人身份,最为大胆的揣测,认为其是在与黄帝大战失败身死的蚩尤,其判断逻辑相当感人:蚌壳塑龙虎,说明墓主人身份尊贵。遗骸缺少两节胸椎,说明其遭横死身故。上古神话中有名有姓角色唯有蚩尤遭横死,故,他就是蚩尤!只能庆幸龙虎墓上调到了国博,如果留在当地,估计早就围绕遗址投巨资打造人造景观,并很可能命名为“中华第一龙·蚩尤陵”。

       龙虎墓严肃的主流观点目前分两种。一为“天象说”,左青龙右白虎为天象,象征东方与西方,与中国传统天象方位一致。关于墓葬中的天象图案,我们在之后汉朝的部分还会讲到。二是“原始宗教说”,墓主是巫师,龙虎是原始时代巫师沟通天地的助手。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均认为蚌塑无法证明死者的尊贵。

       中央独立展柜区域还有另外一件年代稍晚的彩陶,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一处新时期晚期墓葬。

图片

       这件漂亮的水容器展现了最早的原始舞蹈场面,内壁绘有三组舞蹈小人,每组五人。人类的原始歌舞(乐)与巫术礼仪(礼)密切相关,舞蹈小人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并不是在表演欢快的广场舞,而是有祭祀性质的严肃仪式。小人身体侧面下垂的像尾巴一样的饰品,也应是图腾纪念活动的特有装饰。

       除了彩陶,中央区域还展示了一件良渚文化玉琮。

图片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诸多陪葬丰富的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出土于太湖流域,甚至“玉殓葬”一词也被发明、用以形容“随葬大量玉器的墓葬”。外圆内方的玉琮其确切的礼仪功能和象征意义仍不得而知,占主流地位的猜测是礼器,有沟通天地之功用。雕琢精美的良渚玉琮是史前玉器的顶峰,也是中华“丧玉”文化的开始。玉石的质地坚硬而温润,使五千年前的华夏先民坚信,它可以保护逝者的躯体和灵魂。

       至此,“藏”于国博的新石器部分即将结束,我们看到了古老墓葬中的葬器,随葬的生器(或称为用器,如裴李岗石镰、舞蹈纹彩陶盆)和礼器(良渚玉琮,或为祭器),等等。按照《盗墓笔记》一类小说中的说法,这些地底下掏出来的值钱玩意儿难道不是叫“明器”?咱们先看看真正的明器长什么样。

图片

       龙山文化黑陶的巅峰为蛋壳陶。器形极为纤细赢弱,轮廓极为曲折复杂,杯壁的厚度甚至只有2至3毫米。这些看着很棒但真不知道能有什么实际功用的东东,就是实实在在的明器。国博展出的蛋壳陶只有两件,远不如山东博物馆的丰富和精美。

图片

       关于明器的由来,性本善的孔先生如此教诲: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看不懂?没关系,之后强调性本恶的荀先生有了更精炼的定义:明器貌而不用。明器专为死者而制,但应在材料、大小、色彩、功能和工艺上,与生活中的实用器具有所区别。蛋壳陶仅在墓葬遗址中出土,其独特的形状和惊人的壁厚也全无使用价值,确属明器无疑。

       新石器时代部分结束,让我们继续前行,走进夏商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