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之中随笔——​《破执》

 怡心延年 2022-02-21

中国禅宗,有一种让人觉悟的修佛方法,就是“破执”。这种“破执法”,就是劝其信众,做人做事,不要太过执着,要看破看透。“破执法”,也是一种颇有成效的“思维方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般若”是梵语,是印度话,翻译为中国话,就是“大智慧”,而不是一般的“智慧”。

《心经》提出一个很是值得让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有人会有“大智慧”?为什么有人却“愚昧不醒”?结论是:“智慧者”觉悟也,“愚昧者”,执着也。何谓佛?“佛者觉也”的说法也由此而生。

中国禅宗的“破执法”,是根据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经》的佛理,活学活用而产生出来的。

《心经》中有一条很重要的“佛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的“不”,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不生不灭”,就是不执着生,不执着死。

禅宗的“破执法”,就是认为修佛的最好办法是:不执着生与死,不执着善与恶,不执着多与少。当然,还可以依此类推。

《心经》中提到的这三点的不执着,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还是“看破”生与死,多与少。因为一个人,最容易纠结的人生就是生与死,多与少。

如果一个人能在生与死,多与少的问题上不执着,能看破,就能觉悟,就能走入佛的境界。

“破执”是禅宗修佛的核心。众生皆有佛性,但为何就成不了佛?禅宗的回答是因为众生“迷”。众生为什么会“迷”?因为“执着”。无执者,智慧也;有执者,愚昧也。

禅宗六祖慧能有首偈语:“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

什么是“佛心”?佛的思维方法也。“佛法”就是“成佛的思维方法”。“思维”一词是西方的说法。中方的说法是“心态”。

思维决定行为。也可以说“心态决定行为”。“破执”的放下,是一种心态,“执着”的愚昧,也是一种心态。

调整心态很重要。“放下”便可自在。“执着”便会心重。一个人的“心机”太重,就活得不自在。其实,“破执”也就是“解脱”的意思。不执着,就是一种自我的解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