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只蛤蟆的自我救赎与终身成长

 米妮妈妈cvms96 2022-02-21

一直都喜欢心理学书籍的我,却一直又不敢打开来读,只是因为理论性太强,而我又没有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然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却让我入迷,只是因为它有趣,却有深度。

是的,蛤蟆,并不总是想吃“天鹅肉”。蛤蟆,也在自我救赎中终身成长。

1.一只蛤蟆的成长史

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这只蛤蟆却似乎对“天鹅肉”并不感兴趣,而是更倾向于终身成长。

其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与《柳林风声》中的蛤蟆是同一只蛤蟆。

其实,这只蛤蟆一直在找寻生活的意义与方向:是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还是享受现在的安逸?

其实,蛤蟆去看心理医生之前,一次又一次得到朋友的相助。而看过心理医生后,蛤蟆先生终于做回了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只蛤蟆,在不断地平衡家庭与事业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与方向。

就像现在的我,也有过焦虑,也有过迷茫。但还是选择成为职场妈妈,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因为,妈妈现在的样子,就是女儿未来的样子。

是呀,每个人都在徘徊孤独中坚强,每个人都在迷茫焦虑中成长。

2.被安排的人生,并不快乐

蛤蟆先生的爷爷,是酒厂的老板。因此,蛤蟆先生从小就经常被带去爷爷的酒厂。

孙子去爷爷的公司玩耍,这也太平常不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爷爷总是告诉员工,“这,就是你们未来的老板”。

而小蛤蟆,从那个时候就知道,他不愿意做酒厂的继承人,他不愿意过“被安排的人生”。

是呀,我们总是羡慕那些为孩子创造优渥的物质条件的父母,也羡慕那些从小衣食无忧的孩子。

但其实,被安排的人生,真的并不快乐。

首先,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看似很美好。可是,为人父母,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就像蛤蟆先生,并不喜欢当酒厂老板,并不喜欢住在蛤蟆庄园。

其次,比起安逸的生活,奋斗的人生更快乐。这就和"很多人宁愿上班,也不愿意待在家里"是一个道理。其实,忙忙碌碌、有规律的生活反而挺好。

最后,人生很短,能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有自己的追求,就去大敢去做吧。就好比阅读、写作,能让我快乐,我为何要放弃?

3.原生家庭的力量是伟大的

很喜欢樊登老师的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复印件。是啊,复印件出错了,总不可能是复印过程出了问题,而是一定原件有问题”。

足以说明,原生家庭的力量是伟大的。

蛤蟆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去看心理医生,最终找到了根本原因——蛤蟆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

就像蛤蟆先生的自述:他的母亲从小对自己的父亲唯唯诺诺,而结婚之后又对自己的丈夫唯唯诺诺。

蛤蟆妈妈,在蛤蟆爸爸不在家的情况下,还会偶尔抱抱小蛤蟆;而蛤蟆爸爸一旦回到家,蛤蟆妈妈立马就变身成严厉的母亲,批评教育小蛤蟆。

当然,蛤蟆爸爸就更不用说了,向来是严格、暴力的父亲。

试想想,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的蛤蟆先生,心理怎么能没有问题?人生怎么能没有焦虑?

而我们,也是一样的。不要以打骂吼叫的方式对待孩子了。因为,孩子,就是小时候的我们自己。

4.自我救赎与终身成长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而蛤蟆先生选择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在被童年治愈,就是在自我救赎与终身成长。

是的,童年的幸福与不幸福,既重要,又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它。

是的,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既重要,又不重要,现在要做的是我们要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去爱我们的孩子。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最后,人的一生,终究是一场修行。就像蛤蟆先生,犯错、迷茫、成长。也同时,愿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快乐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