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2-21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在杜甫的朋友中,有才华的比比皆是,但能超越他的却没有几个。尤其在写诗方面,杜甫可以说是人类天花板(李白是仙,姑且不入此类)。

杜甫的第一偶像是谪仙李白,第二偶像是人类高适,第三偶像理所当然是岑参了。

杜甫在《渼陂行》一诗中开口就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渼陂在鄠县,杜甫此行玩得很好。其实,岑参不仅在生活上喜欢猎奇,诗也写得奇,同时期能和他媲比的,大概就属李白了。但两人毕竟不同,李白是孤傲游侠,浪迹四方

岑参是久居沙漠的老兵,坚韧刚强。两次边塞之行,不仅刷新了他的视野,也为大唐的边塞诗打开一个独特视角。

少年立志苦中学

开元四年(716年),岑参出生于河南仙州。此时,他的父亲岑植正任仙州刺史,一人的俸禄足以让全家过上丰裕生活。但是这绝不会令岑氏子弟感到满足。因为从岑参的曾祖算起,到他的伯父,可是一连出了三个宰相。

岑参毫不夸张地讲,是天生优越的相门之后。所以,他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又郁闷不得志的精神状况就都可以理解了。

和现在的很多胎教婴儿相比,岑参的启蒙可谓晚了许多。五岁时,他开始读书。他后来在《感旧赋》中说:“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短短二十个字,概括了却是整整二十年时光。

六岁时,岑植调任晋州刺史,岑参和哥哥弟弟们自然一同前往。他的两个哥哥岑渭、岑况是父亲前妻所生,岑参和两个弟弟则一母同胞。虽如此,但兄长对弟弟的教育却一点儿也不含糊。长到九岁,开始跟着哥哥学文章。他说:“荷仁兄之教导,方励己以增修。”

都说娶个做老师的媳妇,孩子等于有了免费的辅导老师。岑参的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他的哥哥却得杜甫称赞,想来也是文采斐然,遗憾没有作品留下

岑参十四岁时,父亲病逝。家境每况俱下。两个哥哥外出谋生,剩下三个孩子与母亲一起,返回老家王屋县,那里有祖上留下的几间旧屋和数亩薄地。岑参开始过起为一口肉垂钓半日的艰苦生活。

后来杜确在给他的诗集作序时说:“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

第二年,母子一行又来到嵩阳的“旧草堂”。这里离大哥岑渭做官处比较近,生活上有个照应。岑参在此度过了几年娴静生活。每天的工作就是向当地一些有识之士请教。他也因此结识了一群隐士和学子,精神世界得到丰富。

十年辗转为仕途

为了实现心中抱负,岑参用了半月时间,写了几篇精彩的文章,前往洛阳献赋。不说这一路多么奔波劳苦,花了多少钱,结果却石沉大海。这与当代作家的第一次投稿是无二致。

岑参并不灰心,心想洛阳不行,不如转移阵地,于是又跑到长安献文,可是依然无人问津。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安他结识了王昌龄和李颀等人,还为王昌龄写下一首送别诗: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岑参写诗,即使是分别,也并无伤感。虽然首句一开始表现出寂寂不语、心情惆怅的样子,但那是分别固有的模样,并非诗人所要展现的姿态。王昌龄到达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为你的旅行算好时间,这种情谊在当今除了父母,可能已为数不多了。

整首诗的主旨,是劝王昌龄不要灰心——“有着这么高的才华,更应该多吃两碗饭了。有朝一日,你一定会虬龙出海,黄鹄高飞!”岑参这朋友,心中充满光明和自信,初见便招人喜欢。

岑参献赋不成,又到河北河南诸地漫游。天宝二载回到长安,写下了那篇《感旧赋》。他总结道:

“我从东山,献书西周。出入二郡,蹉跎十秋。多遭脱辐,累遇焚舟。雪冻穿屦,尘缁敝裘。嗟世路之其阻,恐岁月之不留。眷城阙以怀归,将欲返云林之旧游……”

细细读来,怎一个“苦”字了得?!一代才子,难道在盛世,最终也只能被逼得归隐山林吗?

岑参抚剑而歌

“东海之水化为田,北溟之鱼飞上天……叹君门兮何深,顾盛时而向隅。揽蕙草以惆怅,步衡门而踟躕。强学以待,知音不无。思达人之惠顾,庶有望于亨衢。”

有人提携,说不定还可以步入官场,实现抱负。否则,只能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了。岑参此语,历数古今才子未达时之态,令人不胜感慨。那么,就只剩下科举这一条路了。

天宝三载(744年),二十九岁的青年诗人岑参在长安参加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及第。他在这方面的表现,显然是继承了家族秉赋。之后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是东宫太子府的属官。岑参写诗道: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此时的心情有些复杂。从二十岁开始,自己就为了理想而奔波,如今成功进入仕途,可是兴趣快被消磨殆尽了。就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有些青年时期的理想,到了老年即便能实现,也没了当初的那份喜悦。相反,它可能会引发对时光流逝、生命蹉跎的感慨。

岑参就是这样。他感叹自己十年人生被浪费了。可是为了生存,还不敢瞧不起这个小官。这种矛盾,在南宋杨万里身上困惑了一生。为了生活,岑参只能辜负那一把钓鱼竿了。

塞上风光胜别城

天宝七年,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使陇右。颜真卿是岑参在京城结识的重要朋友之一,素来知道岑参的志向。于是见到高仙芝后极力推荐他。

次年,高仙芝回到长安,向皇帝提交了一份用人名单,当中就有岑参。他被任命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前往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做掌书记。自此,岑参正式踏上了边塞之路。

也许有人不理解,岑参为何放着京官不做而要跑去西域吹风?他的诗中回答是: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追求的,是心中的理想抱负,为此他甘愿放弃安逸的日子,抛下妻子和儿女。

这天,刚从驿站出来不远,迎面而来一位使者。岑参询问之下,方知对方是从安西而来,欲返回长安的。他本不是个为儿女私情所困之人,此刻却也颇为感慨。而正是这一感慨,成就了一首千古绝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向东望去,家园已经越来越远,即使外表再坚强之人,内心也多少会有牵挂。前些天,我的一位朋友因工作原因调往新疆博乐,此去至少两年,工程结束后方可回来。彼时,他的心境,大概就和岑参一样吧。

马上相逢,仓促之间,不用太多的话,只需你简单地代我向家中报句“平安”就可以了。王昌龄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位知己好友之间,真可谓心有灵犀。

年末,岑参历经数月时间,终于到达安西,在高仙芝手下工作。这时,他开始了边塞诗创作。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

……

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

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除了尽数边塞之景,岑参还给朋友写了很多送别诗。其中最凸显他志向的,当是他写给李莫的那首。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此时,因为安西发生战争,岑参和一些同事都待在凉州。不久,高仙芝发来书信,命他回长安报告情况。岑参要回家了,心情却十分惆怅,他不愿在这时候走,他想做一个上场杀敌的勇士。然而世事无常,这年秋天,岑参回到了长安。

二度出塞称诗雄

岑参的诗以“奇”为主,他被称为“诗雄”,可能因为雄奇两个字经常一起出现吧。当然,他的诗中自带边塞的雄伟壮阔,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回到长安后,岑参结识了前辈诗人高适。又和杜甫、王维等人交游。他们一同登上了慈恩寺塔,留下了不少佳作。杜甫也就在这时,受岑参邀请有了的渼陂之行。两人建立了深厚友情。

两年后,岑参再次踏上边塞之程,到封常清幕府任职。杜甫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岑参,给他写诗道: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岑参是喜欢菊花,可是等到再写菊花,已经是安史之乱后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了。岑参二度回到塞,境界大胜从前,写在了不少经典之作。其中就有为人传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的歌行体完全自创,三句一韵,变换频繁,可是却不失美感和音韵。写诗到了这种境界,眼前所见皆可入诗。而且其诗作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如果没去过边塞,是很难领会他的所见所想的。

封常清在安西打了几场胜仗,军心大振。岑参写了不少歌功颂德诗,而且也说自己“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安西稳定之后,很多同事回京任职,其中就有武判官、萧治、崔御史,岑参为他们一一写了送别诗。其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经家喻户晓。而和它的姊妹篇却罕有人知。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从两首诗比较来看,岑参与武判官似乎就是普通的同事关系。落笔多在天气变化,触动人物内心的情感。而在这首写给萧治的诗中,就直接交待:“路很滑,你需要小心了!”

在末尾又感叹:“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给武判官赠送的仅有一诗,而萧治呢,不仅赠诗,还要送上一根松树枝。这不仅是气节的象征,也是让他路上做拐杖用啊。不得不说,岑参想的真是周到!

人生难得几诗友

安史之乱爆发后,封常清前去抵御叛军,因为战败被玄宗坑杀。岑参在安西虽然又当了一年了官,但时时心忧中原,渴望一展宏图。

至德二年(757年),岑参来到凤翔,在杜甫等人的推荐下担任右补阙。同年十月,长安收复,众人返回长安,开始过上正常生活。于是,便有了那段著名的千古佳话。

这天早晨,百官兴致勃勃地小跑着去上朝,中书舍人贾至为了歌颂盛世回归,首先作诗一首: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贾至此诗老实说水平不差,是标准的歌功颂德之作。只是从文学角度讲未免落于俗套,丢失了诗歌应有的韵味,读来干巴巴的。大家纷纷称好,接下来,王维吟出一首《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之作气象宏大,尤其是第二联,可以说再也想不出比这更有气势的了。单此一联,贾至之作就变得黯淡无光了。接下来,众人皆推杜甫。老杜作为七律之祖,自然当仁不让地来上一首: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杜甫是个低调而有气节的人,不喜欢吹捧,但今早心情高兴,加上谦虚的性格,也难免夸赞一下贾至父子的才学了。能得到诗圣称赞,贾氏一门日后风光无限。

最后,在大家公推一位大师来收尾时,岑参出场了。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此首诗在内容上与诸人之作并无二致。但却隐含着岑参的风格。那就是奇。此诗不但奇,而且险。韵脚寒、阑、干、难,都是衰败气象,如今长安收复,举国同庆,要用衰败的韵脚写出喜庆来,这对作者的功力要求极高。岑参不仅对仗典雅,构思巧妙,以奇取胜,而且也学着杜甫的口吻将贾至恭维了一番。因此,后世多以岑参之作为本次诗会的魁首。

经典之作得源于瞬间的灵感捕捉。应和之作,即便作者技艺高超,依然瑕瑜兼在。岑参、杜甫、王维的诗,皆非完美,只不过这种神仙打架场面,已经足以闪亮后人之眼了。

岑参在长安一待七年,做过起居舍人和祠礼部员外郎。后被任命为嘉州刺史,因蜀中叛乱而未能就任。大历元年(766年),岑参前往蜀中杜鸿渐府中做幕僚。同时,朝廷也没有取消他嘉州的任职。次年,他便前往嘉州,过了一段地方官的生活。

他在嘉州待的时间不长,很快又想着回归故乡,并写了和《归去来兮辞》意思相近的《招北客文》。可是,未及回归,便病死他乡。

岑参终究是死了。他的人生难以适应平凡安逸的生活。一旦脱离边塞,他就变成一只没有翅膀的鸟,没有了精神和力量。只有生在安西,他才可以激情而热烈地翱翔。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