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野千鹤子:不表达愤怒,就不会有改变

 知易行难nev5ph 2022-02-22
图片

她是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研究者,所著的《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书,启发许多人的性别意识;

在演讲和与她相关的纪录片里,她温柔但犀利地批判着社会的不公,许多言论,都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地转发。

上野教授的经历和思想,也观照着这一个月来我们所感受到的愤懑无力。

“如果不表达内心的愤怒,不掀起波浪,什么都不会改变。”

图片

01.
不表达愤怒,就不会有改变
 
“我之所以成为女权主义者,是出于私愤。”上野千鹤子这样总结自己进入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历。
 
1948年,上野千鹤子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医生家庭。在那个女性被认为必须结婚,且“工作丢人”的年代,她目睹了母亲作为全职主妇的辛苦与无奈,觉得那样的生活“太划不来了”。
 
这种近乎直觉的反叛迫使她寻找更多的生活选择。
 
出于对女儿的宠爱,大男子主义的父亲并未干涉她的求学,她顺利进入京都大学,攻读社会学。这种宠爱的另一面,也有对女儿的轻视,上野千鹤子曾谈起,父亲“干涉儿子的升学方向而放任女儿的原因,是对女儿不报任何期待”。

图片

在京都大学读书时,正值日本学生运动最为激烈的时期,上野千鹤子自然也投身其中,但也是那次的经历,让她“亲身体会到性别的鸿沟有多巨大”。
 
即便同为运动的参与者,但女生只能扮演辅助的角色,给男生提供补给、慰藉,甚至包括性服务。女生们以为自己是他们的战友,却依然只被当作资源和附属。
 
对于女性遭遇的种种不公的愤怒,就是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研究的起点。
 
她后来回忆,“当时,我没有想过自己会承担起女性学的责任。但是,当我写女性研究的论文时,我感到了一种在社会学中从未经历过的愤怒。在我的生活中,我第一次感觉到有话要说,即使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
 
每一件事,她都记得,也会认真表达自己的愤怒,为此,她自嘲是“麻烦的女人”。
 
上野千鹤子是从“主妇研究”开始研究生涯的。她引入“无偿劳动”的概念,使家庭领域的照料、家务等女性一直承担的劳动变得可见。在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父权体制与资本主义》这本著作之后,她感觉,终于替母亲“报仇”了。

图片

在上野千鹤子看来,愤怒不仅是她面对各种争议还能坚持至今的能量来源,也具有改变社会的力量。
 
“每当目睹到那些让我们心生愤懑的现象,我们都会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我们才会坐在现在的位置上。”
 
她担任理事长的非营利机构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的十周年演讲会主题,就是“女生们再多展现一些自己的愤怒吧,用自己的愤怒去改变社会”。
 
大声表达出愤怒,掀起波浪,才有可能带来改变,是她一直坚持的。
 
02.
这个世界上,
并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事情
 
“有些事情就算说出来也很难改变,如果不说就更不会改变了。”抱持着这样的信念,上野千鹤子从未停止面向公众发声。
 
最初让她进入大众视野的,是“美龄论争事件”。
 
1986年,日本当红的华人歌手陈美龄在去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录制时,带上了自己三个月大的儿子,利用工作的空档给孩子喂奶。那个年代的日本女星,大都会选择婚后或产后隐退,所以这种今天看来稀疏平常的行为,在当时却引起了热议。
 
眼看反对的声音占了上风,还在短期大学任教的上野千鹤子向《朝日新闻》投稿,为陈美龄申辩,直指反对陈的人,是反对改善妇女生存环境,压制育儿妇女的权利。之后,“挺陈派”和“反陈派”展开了激烈的社会论证。
 
“美龄论争”作为日本妇女维护自己权益的标志性事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日本政府制定了《育儿休业法》,进一步保护女性的权益。

图片

2019年东京大学的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她作为名誉教授发表致辞,从性别等角度谈及了社会公正性的问题,不仅在日本反响热烈,在国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
 
不只是女性问题,在许多公共事务上,上野千鹤子都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在一次与反对举办东京奥运有关的公开演讲中,她说道,“有人说现在取消已经太晚了,但我们的责任是将我们的反对记录在历史上,我们的反对让一群意见相同的人的声音被听到。”

图片

发声可能会被误解、被攻击,但发声是一种责任。
 
“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到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上野千鹤子愿意做那个向水面扔石头的人。
 
在东京大学的入学致辞引发巨大争议之后,她曾回应,自己只是像石蕊试纸一样,将原本就存在的那些不平等和对立显示出来。
 
这与她对女性主义的看法相似。在她看来,“女性学是把女性一直以来的经验用语言再定义”。
 
“把困惑、忍耐的内容都表达出来,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波浪一点点扩大,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日本男作家上原隆曾写过一本名为《谁害怕上野千鹤子?》的书,讲的是他的妻子,是如何受到上野的影响而离开他的。
 
而当上野千鹤子四十多岁的时候,一向认为女人结婚生子就够了的父亲终于对她说,“其实女人有工作也是很好的”。
 
03.
我们的目的,
是创造一个弱者也能生存的社会
 
上野千鹤子一直过着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她总是人群中的“少数派”。

图片

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在不鼓励女性工作的年代,坚持自己的志业。她坦诚,“这样非主流的生活没有现成的范式可以模仿,而且会受到大量社会惩罚,比如,吃不上饭,找不到工作。”
 
在她找工作的时候,面对的是整版“只招男性”的工作信息。教师是她为数不多的可选项,但聘用她的平安女子学院短期大学,也已经是第23个申请了。
 
弱者是被社会制造出来的,这样的感想,她在十几岁时就曾有过。当时,她看着在婚姻中挣扎的母亲,察觉到,即便换了丈夫,母亲的不幸也不会消失,因为不幸来自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结构。
 
长期的边缘体验,加深了她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所以,她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女性主义,就是追求一个能够让弱者得到尊重的社会”
 
在上文提到过的,东京大学的开学致辞里,她用东大招生中存在的不平等提醒学生们,正在面对的是一个“即便努力了也得不到公正回报的社会”,现在认为的通过努力得到的回报,其实来自周围环境的鼓励和帮助。
 
“在这世上,有即便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人,也有即便想努力也无法努力的人,更有因为过于努力而令身心俱损的人……”
 
因而,她对学生们说,“请不要将你们的努力用于一己输赢。请不要将受惠于彼的环境与能力,用于贬低不曾受惠的人们,而是帮助那样的人。请不要逞强,而是承认自己的弱点,互相扶持着生活下去。”
 
也是出于此,2000年以后,上野千鹤子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看护。如何对待,“无力的,只能依附于他人”的人,是进入老龄化的日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图片

当社会不断制造出弱者,强者就不可能一直是强者。那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
 
上野千鹤子的答案是,“成为弱者的时候,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出,'请帮帮我吧’,而且求助的时候,还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创造一个弱者也能生存的社会,就是我们的目的。”
 
04.
想把不用说“变成这样我们很抱歉”的社会
交给下一代
 
巨大的影响力总是会带来争议,尤其女性主义思想本身就具有某种颠覆性,许多人接受起来并不容易,作为日本女性主义的先驱,上野千鹤子自然受到了许多批评乃至谩骂。
 
“我就是臭名昭著的女权主义者和活动家上野千鹤子”,在一些场合,她会用这样戏谑的方式自我介绍。
 
生活中,很多女性会觉得现实就像一道挡在面前,怎么也越不过去的墙,让人深感无力。在纪录片《最后一课》里,上野千鹤子提供了战胜这种感受的方法:不要贪心,只做那些能做的事,一件件做好,建立一个个小的成功体验。

图片

这是她的经验之谈,她说,“我能走到今天,因为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做自己能做到的事。”
 
“不要祈祷”是上野千鹤子十几岁,因为和父亲关系不和而退出基督教教会时,暗自下的决心。此生的事情就要用此生解决好,“而且,能解决的事情一定要用人的力量来解决”
 
她始终相信,我们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即便现在的世界仍然充满了问题,但也是在一代代人的改变下,才得以实现的。

图片

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一书里,她谈到思想的传承时提到,自己使用的话语九成以上都是他人之言,是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看到有用的概念,然后借过来传播出去的。
 
“我记得每一样借来的东西,在我之前站起来的姐姐和阿姨都是我的恩师。”每一代的人,都有能力将改变继续,站起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总有一天,也会有年轻人问你,世界变成了这样是谁的原因,到了那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把一个不用对他们说抱歉的社会交到他们手中。”
 
已经74岁的上野千鹤子,仍为此努力着。

参考资料

《情热大陆 上野千鹤子篇》|日本TBS电视台 starrytokki译

《上野千鹤子的最后一课》| 日本NHK电视台 Ephe译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上野千鹤子 田房永子

《平成31年度东京大学入学式 祝辞》|上野千鹤子 王浩(译)

《厌女:日本的女性厌恶》译后记|王兰

生命的礼物:我的前半生|朝日新闻

在东大新生入学仪式上直言“努力也不一定得到回报”,这位上野千鹤子是谁?|文汇报

专访上野千鹤子:到处都有想维护“加害男性”利益的男女|虎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