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录18488篇唐代散文的《全唐文》,网友:几年才能看完

 泊木沐 2022-02-22

众所周知,唐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是诗歌,仿佛历史上最会写诗的人都出生在唐朝。其实,唐代散文也是佳作频出。唐代散文早期以骈文为主,中期和后期在古文运动的指引下,出现了大量杂文和小品文。只不过由于唐诗的名气太大了,让很多人忘记了唐代散文。

清代嘉庆年间,皇帝命令董诰统筹编纂一部巨著《全唐文》,用来总结唐代散文的成就。于是就有了这部收集3042位作者,共计18488篇文章的大部头著作。看着这样体例就知道,只有朝廷才有能力进行统筹编纂,不是民间学者能够完成的。当时编撰这部著作的学者除了董诰,还有阮元、孙星衍、法式善等人,可以说汇聚了嘉庆朝最优秀的学者。

嘉庆皇帝为什么下令编纂《全唐文》,这还要从《唐文》说起。明末清初的大儒陈邦彦曾经编纂了一套《唐文》,被收藏入宫廷内府之中。这套《唐文》收录唐代散文一万余篇,共160册。嘉庆曾经翻阅过这套《唐文》,发现其中有一些唐代传奇,就是唐人写的文言短篇故事。这些故事或者讴歌爱情,或者怒斥统治者昏聩无能,让嘉庆觉得十分不妥。这样的文集一旦流传开来,会触动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于是就有了重新修订编纂的想法。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嘉庆登基之后,清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各地时有起义发生。嘉庆需要拾起文化道德,用来维护他的统治。于是《全唐文》的编纂工作就正式开始了。按照嘉庆的意思,这部书要和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相媲美,所以在编纂过程中,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全唐文》的编纂工作持续了七年之久,几乎把能够搜集到的唐代散文全部汇聚其中。甚至连唐代碑刻上的文章,也誊抄之后进行收录,保留了很多珍贵资料。

当然了《全唐文》也并非是尽善尽美的,其中也有几个小问题。比如书中校对不太仔细。在古文编纂过程中有一个问题特别要注意,那就是“避讳”。古人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写出,要用同音字或者同义字代替,以表尊重。这就需要以后的编纂者将避讳的文字修正过来,由于全书体例太大,这个工作几乎没做。还有一点,书中收录的文章没有注明出处,为学术研究查找原始资料带来了困难。

有人比较好奇,《全唐文》收录一万八千多篇文章,要几年才能看完?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对于熟悉文言文的朋友而言,一天看一两篇应该没有问题。但对于不了解文言文的朋友而言,一星期都未必能够通读一篇。想知道答案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测算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