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于康教授一起来看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管理有哪些重点值得注意糖尿病的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其中,科学有效的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2022年1月16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版)》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就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老年糖尿病医学营养管理”的专题报告。 于康教授指出,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代谢水平、运动机能等逐渐降低,因此也会比中青年人存在更多的营养障碍问题;在饮食方面,由于老年人饮食结构较为单一,碳水化合物比例过大,进食方式欠合理,极易造成血糖波动大、餐后高血糖,不恰当的限制饮食也会给老年糖尿病患者带来额外的风险;且老年人低体重还会带来肌肉衰减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衰弱和恶病质等问题。基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营养方面存在以上的特点,于康教授谈到,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总目标就是要满足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营养供给,提高生活治疗,改善远期结局。从阶段性来看,就是要达到:- 降低糖尿病(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对血管和脏器损害,阻止/降低并发症危害
在给出具体步骤之前,于康教授强调,无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何种饮食管理方式、手段和内容,遵循的原则不应动摇——“量入为出,量体择食”。如何理解这八个字?于康教授简单的介绍了以下几个较为重要的方面:-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55%,多进食能量密度高且富含膳食纤维、低Gl的全谷物食品,其中水果类约占5%~10%;
- 对于合并高血脂症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还需特别考虑控制脂肪量(15%~20%)和类型(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等);
- 通过等能量(90kcal/份,1kcal=4.184kj)食物交换份*折算具体食物量并给出三餐分配建议,提供个体化的总体饮食层面的医学营养指导。
如何制定个体化的医学营养方案呢?于康教授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 

 注:计算(精细)食物类别时,需评定代谢水平、特殊需求、进食能力等,确定各食物比例。2.确定主食(碳水化合物)的量,多选择低升糖指数(低GI)的食物,同时考虑增加膳食纤维获益



 ➤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治疗在血糖控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小康”社会,需要改变和适应现代生活的饮食理念和方式;➤根据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及每日运动量确定总能量,根据患者糖、脂、嘌呤代谢和血糖水平,选择主要食物种类分配比例,维持正常体重和合理的人体成分;注意进食量、运动量和降糖药量三者间的平衡,避免低血糖发生;➤血糖自我监测是了解患者血糖变化特点的唯一途径,鼓励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等反应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检测方式,有计划的帮助患者调整降糖治疗。*食品交换份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在国内率先引进并结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改进了此方法,经过了20多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北京协和营养科采用的食品交换份是将食物分成4大类(可细分成8小类),每份食物所含热量约90千卡,同类食物可以任意互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健康医学系主任 北京市临床营养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兼肿瘤营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NUSOC协作组常务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营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AJCN(中文版)总编 美国ASPEN官方杂志NCP(中文版)总編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及《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副总编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6项 牵头制定国家卫生标准5项 发表学术论文156篇,主编学术专著14部,副主编1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