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乾卦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怎样理解更合理些?

 国学新知堂 2022-02-22



文|新知堂原创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已经介绍了乾卦的“初九”、“九二”、“九三”三爻,这三个爻共同组成了一个三爻乾卦。

六爻乾卦是由两个三爻乾卦上下相叠而成。初九、九二、九三组成了下乾卦,九四、九五、上九组成了上乾卦。下乾卦代表地上的龙。上乾卦代表天上的龙。

下乾卦内容小结

下乾卦的爻辞内容如下: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大见人。

                     初九龙。勿用。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爻辞内容,我将爻辞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爻辞中字体红色部分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语句,它们的作用是解释相对应爻的象征意义,我称之为“释爻。爻辞中字体绿色的部分,也是独立完整的语句,它们的作用论断相对应爻的吉凶休咎属性。我称之为“断辞”

研读《易经》,我们不仅要了解爻辞说了什么,还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说。这就涉及到爻位的概念。也可以说,爻辞的内容与该爻的性质以及它所处的位置有关。六爻卦有六个爻位,分别命名为初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和上位。三爻卦有三个爻位,分别命名为初位、中位和上位。
六十四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符号,简称六爻卦。六爻卦虽然由六个爻组成,却不是六个部分组成。每一幅六爻卦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一幅三爻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卦。也就是说六爻卦都是由两个八卦符号上下叠而成。所以,当我们分析六爻卦的六个爻位时,我们需要明确该爻处在所属三爻卦的位置及意义。初、二、三属下八卦,四、五、上属上八卦。
还需要讲明白的问题是三爻卦的结构。三爻卦,即我们常说的八卦,虽然是由三个爻组成,却不能看成由三个部分组成。三爻卦其实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由初、二位组成的二爻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象卦。另一部分是上位的独立的爻。比如,三爻乾卦是由两个阳爻组成的太阳卦和它的上面的独立阳爻组成。

初九是下乾卦的初位,它和九二共同组成了太阳卦。所以,初九是太阳的一半,太阳就是大阳,大阳的一半就是小阳。所以初九代表地上龙处于生长的阶断,幼小柔弱,隐而未显,就好像人正处在少年的成长时期。
经文解释为“潜龙”,也就是说初九这一爻是一条隐藏着的龙。此时阳气弱小,不能脱离父母的养育和保护,只好潜藏于里,不能显明于外,所以断辞说不利有所作为。
九二爻是下乾卦的中位,与初九爻组成了太阳卦,它代表地上龙结束了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出潜离隐,显现于外。如人由少年成长为成年人或壮年人。成人了,就可以脱离父母,施展拳脚,有所作为了。
经文解释为“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里,龙是指长成了的大阳。少年成长为成年,四肢劲强,脑髓发达,就可以任事,可以远行,所谓男儿志在四方。利见大人,是遇到贵人或大人的象征。这里的大人是指身份高贵的贵族。老百姓常说出门入贵人,就是这个意思。
九三爻是下乾卦的上位,是一个独立爻。到九二,大阳已经长成,可却仍然行健。所以代表地上龙行健不息。白天是行健的时令,而夜晚是体息的时令,但勤学上进的君子白天一整日都在学习和工作,到了晚仍然警觉不得安眠。

因为他有理想、有抱负,不满足于自己现有成就、身份和地位,还要向更高的方向努力。所以牺牲了休息的时间用于行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生动刻画一位蒋勤学不息的君子形象。
“厉,无咎”,是九三爻的断辞。为什么“厉”?因为君子违反作息规律行健作强,难免要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长期熬夜,睡眠不足最容易损害身体了。所以,这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为。古人为什么要“头悬梁,锥刺骨”,熬夜学习或工作就要和疲劳和困倦作斗争。
为什么又“无咎”了呢?一方面,从下乾卦发展到上乾卦,有上升的空间,所以九三爻的不息的努力将来是有回报的。另一方面,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一种事业的成就都需要付出数倍常人的努力,所以九三爻不息的努力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九五、上九三个爻构成了上乾卦,代表天上的龙。学习九四爻,我们可以对比初九爻来学。初九是地上龙的初九,代表地上龙处于成长中,尚未成熟。九四是天上龙的初位,代表天上龙处于成长或准备阶段,也就是想上天却未能成功上天。龙居渊水之中不时上跃,为登天做准备,蓄积能力,锻炼技能。

九四爻是上乾卦的初位,代表天上龙尚处在隐而未显的成长阶段,爻辞为: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跃在渊”是释爻。“无咎”,是断辞

上乾卦代表天上的龙。所以,从九四爻开始,龙要登上天去。但九四爻是上乾卦大阳的一半,是成长中的大阳。代表龙欲上天,还未能成功登上天去。

“或跃在渊”,是讲龙在深渊中游动,时而潜入水中,时而跃出水面。龙不时从深渊中跃出水面,跃向高空。这是一个不断练习、不停上争的过程,它怀有冲天的志向,不愿久居深水之,所以要为飞天做准备力量和技能。水中之龙,虽能飞出水面,却不能久离于水。所以这九四之龙,能上争但不能久居于上,想登天却不能成功登上天去。

九四爻,其位在地之上,但又不及于天。所以,“或跃在渊”解释九四爻,描述了深渊中龙努力上争,却未能成功登天的特性。“无咎”是断辞,论断九四爻吉凶休咎的属性。“无咎”,是说没有灾害、没有祸患。

爻辞的内容与该爻的性质和所处爻位有关。比如,九四爻为什么解释为“或跃在渊”?一方面,九四是阳爻。阳是行健的象征,所以可比喻为龙。另一方面,其位置在地之上,但又不及于天,未能登上最高的位置。所以,九四爻代表龙欲上天却未能成功登上天去。

了解了九四爻的这些特点,既使我们没有看过经文,也应该能想像出类似释爻和断辞的内容来。所以,爻辞的内容并不是从卦象符号及意义之外的某个地方获取的。我们理解卦象和经文内容也不需要卦画符号及其文字说明之外的东西。

初九爻代表阳气在下在里,所以解释为“潜龙”;九二代表阳气出而在外,所以解释为“见龙在田”;九三爻代表阳气过令当权,行健于阴,所以解释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九四爻代表阳气上争,但尚未登临极位,所解释为“或跃在渊”。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大见人。
                     初九龙。勿用。

这样一来,《易经》的卦象与经文便不再是难以理解的了。

点击下面卡片并关注,不错过精彩内容



您若喜欢该文章,请长按下面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