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播,不是全部。

 广院孺子牛 2022-02-22

成为一名播音员或主持人,可能是每一个选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的职业梦想,当然,这之中也包括曾经的我。和那些一直从事一线工作的我的本科、研究生同学们相比,我在镜头和话筒前的工作经历显得要更加多舛一些。不过,这也让我得以有机会,从相对旁观者的角度,把最初的职业向往沉静下来,转而以教学者的心态,结合大众传媒外部环境的巨变,重新审视播音人,尤其是当下的年轻播音人,在规划就业发展道路时的困惑。

01
放下执念

我想,现今的播音学生(艺考生、大学生)首要须破除的,就是以“播”为主的自我职业定位。数字媒体的一骑绝尘,加之高速互联网的助推,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得到了爆发式的扩展。从信息的需求方来看,对于那些希望更快更近“抵达第一现场”的新闻用户,无处不在的自媒体可以满足他们的胃口,甚至能够直接接触到新闻当事人所发出的信息。发布新闻,不再是广播、电视、报纸的专属。与其耐着性子,听播音员正襟危坐地播发经过层层筛选的新闻,更多人开始习惯于划动屏幕,以自己喜欢的内容呈现方式,收看/收听感兴趣的新闻资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这个过程里,我们印象中那些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技术技巧的使用方法、应用形式,受到了极大影响。我觉得,从受众角度来透视这个问题就是:当你在电台、电视台参与播出的节目,收视收听率无限接近于最低值,广告主也不再青睐时,会不会多少引起一些你对最初广电播音梦的懊恼——片面单一的“我播你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02
实践+融合

应当说,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学科体系,在近二十年里都处于动荡和调整期。我始终认为,这次变革,带给年轻艺考生、播音生的机遇要远大于旧事物被更迭的遗憾。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成长的80、90年代,想要完成一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践、想要获取到话语权,堪比登天。这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同时也有当时的新闻传播机构事业单位职业壁垒的因素。这一切,被数字传播彻底颠覆。一只小小的智能手机、一个5G网络,(只要你想)就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世界广播。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把字正腔圆提打挺松,要把备稿六步内三外四,从教材解放出来,结合新型传播的特点,从“播”向“说”转变,从“心无旁骛把稿播好播准”到“边说边关注社交平台直播弹幕和用户互动”,从“做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线尾端的一颗螺丝钉”到“全程化深度参与新(融)媒体产品的创作生产流程”。这里展露的每一个变化,都蕴藏着无数的创意,而这恰恰是00后学子的强项。

03
结语

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人生展开想象,这既是变革浪潮中职业担当的体现,更实际的,也是对更长远的自我生存问题的思考。这件事,谁先行,谁就抢占了先机,也就把找到出圈体质的可能性提升了一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