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投资中,如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 螺丝钉带你读书

 eln 2022-02-22

管理,让投资不变形

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投资理念。

比如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彼得林奇的均衡投资、约翰博格的指数投资。

也通过《耐心的资本》了解到了机构投资者常用的大类资产配置等策略。

不过在实际投资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市场的上涨下跌。

有的投资者遇到市场涨跌,就会乱了手脚,最后执行出来的投资结果并不理想。

如何做好管理,让投资不变形,对长期投资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写到纸面上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有一些好的技巧的。

其中最好用的一个技巧,就是在做投资之前,把自己投资的方案,列在纸面上。

一个好的投资方案,包括:

  • 如何分配存量资金、增量资金;
  • 什么情况下买入;
  • 什么情况下止盈;
  • 中间可能会遇到什么级别的波动风险,如果出现了,如何应对。

比如说,用「100-年龄」,来分配股票、债券类资产。

假如年龄是40岁,可以配置60%到股票类资产,40%到债券类资产。

股票类资产这部分,可以在低估区域或者4-5星级阶段配置。

同时,即便是低估区域投资,也会遇到短期波动。

股票基金在熊市出现20%-30%级别的波动,也是比较常见的,用长期不用的闲钱投资是比较好的做法。

做好一份详细的方案,列在纸面上。

出现对应情况的时候,这个方案,就是一个我们心中的「锚」。

避免在恐慌贪婪的情况下,投资行为发生变形。

等到坚持过一轮牛熊市,有了面对波动的经验,以后就更容易坚持下来了。

投资投委会

那对于机构投资者呢?

早期,投资机构没有成熟的时候,主要依靠基金经理、富有的投资者等个人来坚持长期投资。

但这样做,也会有很多人陷入到恐慌和贪婪中,导致投资变形。

后来演化出一种机制。

机构通常会有一个投资委员会,简称「投委会」。

这个投委会,会从长期角度,制定一个总的策略方向和规划。

类似于我们列在纸面上的投资策略。

同时遇到市场极端情况的时候,投委会会分析,给出一个应对方案。

投委会的成员都有谁

这个投委会如何构成呢?

投委会有一些必备的成员,比如说风控合规,会从法律合规角度,给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建议。

除此之外呢?

很容易想到,由公司的员工,担任投委会的成员。

这些员工,最好是有金融投资的从业知识,例如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研究员。

但不能全部都是投资相关的人员。

假设只有基金经理在投委会,有的时候会出现风险:

为了短期基金规模扩大,多收取管理费,可能会在牛市高位推荐投资者买入基金。

例如在2015年牛市,五六千点的时候,就有类似的情况。

此时就有人想到,需要引入代表客户的人,进入到投委会的角色中。

客户希望得到的是长期收益,并不想被套在高位。

站在客户角度,会从客户投资收益出发,建议在市场相对便宜的时候投资,高位的时候会考虑对基金进行限购等操作。这对客户是相对负责的。

最终,几类人群,在投委会中,形成平衡,是最佳的方案。

比如说高校捐赠基金,一般会有:

  • 投资负责人(类似基金经理的角色)
  • 高校代表(类似客户的角色)
  • 风险合规等人员

这样讨论出的投资策略,才能被长期执行,并且符合客户的利益和需求。

如果缺少其中某一方,会更容易导致失败。

比如说,

  • 有的基金公司在牛市高位拼命发新基金,扩大规模;
  • 有的基金公司在牛市高位很克制,会进行基金限购。

前者可能就缺少了客户代表,后者则对客户更有利。

背后也是反映了公司管理机制的不同。

总结

遇到上涨下跌的时候,单个基金经理可能会贪婪和恐慌,但在他作出不理性的行为之前,投委会会有一套方案,避免基金经理动作变形。

目前国内外做得好的投资机构,大都有这样一个稳定、成熟的管理机制。

这种机制,避免了个人心理上的不理性问题。

那有了投资策略、有了好的管理机制,

最终执行出来的效果如何评估?

对长期投资来说,是每季度看收益,还是每年看会更好呢?

如何评价长期投资的收益,也是很重要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