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色浪漫》:没有希望,没有盼头的生活,很容易让人产生绝望!

 木林随笔 2022-02-22

十年前,曾看过根据《血色浪漫》这部小说拍摄的同名电视剧,调休的这两天,我突击性地看完了这本小说,阅读的视角和生活感悟,已经完全不同了。

顺便将这些荒唐无聊的想法记录如下,与朋友们分享。

之前看电视剧时,因为比较关注军转干部励志类故事,而这部剧中的很多人物,都跟军队、军装和军人有关,男主角钟跃民,无论是年少在京城当顽主,参军入伍当侦察兵,还是转业回到地方干个体,绝大多数戏份中,都穿的是军装。无论是在事业的巅峰还是人生的低谷,他的身上时刻都能体现出一种任性脱俗的洒脱。

很久以来,自己都误以为这部小说讲的是军人的励志故事,就像刘欢那首唱给下岗工人的《从头再来》那样,只要有敢于从头迈的勇气,有热血,有激情,有想法,再加上踏踏实实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他那样,通过追求奋斗并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中,有一个名词,叫“非注意性盲视”,讲的是,让一群受试者注视着某一个场景,如果过分地强调要他们关注某一些情节收集的话,他们可能会对场景中出现的另外一些更为重要的情节,产生“看了但没有注意到”的情况。

或许,是因为之前电视剧看的断断续续;或许,是因为当时只把故事的焦点集中到了钟跃民外在行为方面,忽略了其背后的一些原因;或许,是曾经对未来的希望抱有过于理想化的高估,暂时忘记,或者说是根本不知道现实的残酷,从而出现了对社会背景、人物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选择性盲视。

这次看完小说后,才知道自己曾经的认识有多么的肤浅,视角有多狭窄。

比如,平民胡同里打出来的小混混,再厉害,都算不上顽主,一直都是部院子弟欺负和瞧不起的对象,胆敢叫板,结局肯定不好。心狠手辣的“小混蛋”,为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毫无悬念地死于围殴之下,昙花一现。与之齐名的李奎勇,因为和钟跃民的关系,侥幸被救了下来,但穷困潦倒一生,一直都在社会底层艰难地挣扎着,早早地死于无钱医治的癌症。

和钟跃民一起插队石川村的十个北京知青,有关系的钟跃民当兵走了,郑桐和蒋碧云考学走了,曹刚碰瓷讹人时意外地遇到碰到钟跃民,这才让他知道了其他插队知青们,过的并不好,当小学老师的王虹稍好以外,钱志民和张广志早早的下岗了,赵大勇在蹬三轮,郭洁给牛奶公司送牛奶,李萍提前退休了。

用曹刚的话说:这么多年,他就是在那种没有盼头的绝望心态下熬过来的!

在比他们这代人小十几岁的高玥眼里:这些人,都比实际年龄要老,赵大勇脊椎弯得像个虾米,郭洁头发花白皮肤是古铜色的,钱志民黑乎乎的两手就像两截老树根青筋暴露粗糙不堪,不到五十岁的李萍苍老的像六十多岁的人……他们,才是大多数老三届们的真实生存状态!

还有她不知道的那些,永远都吃不饱、穿不暖,几乎年年都要外出讨饭的石川村农民们,那个把吃白面馍当成最想的民间歌王杜老汉,以及将两个老鼠洞当成宝藏的小孙子憨娃。

没有经历过贫困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人在贫困时所产生的想法,以及做事的一些方式。

以前,听到过有关钟跃民与憨娃的这段对话,只是不知道它的出处在这里,还以为是别人杜撰的,现将其摘录如下:

钟跃民问憨娃:你放羊为了啥?
憨娃:攒钱。
钟跃民:攒钱为啥?
憨娃:长大娶媳妇。
钟跃民:你才多大,我还没有娶呢,你娶媳妇为了啥?
憨娃:生娃。
钟跃民:生完娃呢?
憨娃:再攒钱,娃娶媳妇。
钟跃民:娃娶了媳妇再生娃,再攒钱,再生娃,对不对?
憨娃点点头。
钟跃民长叹一声:那他妈活个什么劲儿?咱农民这辈子图个啥?
杜老汉奇怪地看着他,反问道:有地种,有饱饭吃,有娃续香火,咱还要个啥?

曾经,我自己也是把这段单独摘出来的对话当笑话听过,今天看完小说的完整故事情节后,心里产生了一种悲凉!

照搬书中大段摘录的清朝光绪年间大学士王培菜在考察完陕西后写的那篇名叫《七笔勾》的奏折中的“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这句话来说,丰衣足食此处偏遗漏!

生在了石川村的杜老汉、憨娃等村民,不管他们有没有想法,有没有能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的接受和承受,毫无机会,毫无盼头。

当然了,家境贫困的人,不只是在农村有,部队里面也有,如那个靠勤奋和伺候公子哥们提干了的吴满囤,那个最适合当兵而无法在部队长久呆下去的宁伟,他们的故事里,没有多少笑话,更多的是辛酸和无奈,更多的是无权无势小民的奋斗打拼。

或许有人会说世事弄人,有人会说我们把握不住机会,有人会说我们有穷人思维,可是,大家不要忘了那个所谓的“蝴蝶效应”。

对于李奎勇、曹刚、吴满囤、宁伟等人来说,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或者风吹草动,都会造成致命的打击,都会让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人越穷时,心里就会越不平衡,越想占小便宜,于是便开始丢掉了尊严。

岂不知,一个穷人,你能有多少机会占便宜?你能占到多少便宜?

而李援朝、袁军、杜卫东、张海洋、钟跃民、周晓白这些人,甚至参与到围殴死小混蛋的那些部院子弟们,在未来的情况,好像都不是太差。

这些部院子弟们,才是那些知青小说中所描述的个个谈吐不俗,思想深刻,见过世面,吃过苦,洞悉人生,处世乐观豁达,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中,甚至于在各行各业中,都是事业有成形象代表的“老三届”。

由此来讲,对于罗芸的卖友求荣,吴满囤的被迫出卖,曹刚的碰瓷敲诈,张广志的坑蒙拐骗占小便宜,宁伟对仇家的那股狠劲……他们在穷困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行,或许就能想得开了。

得知自己得了癌症的李奎勇,在钟跃民猜测出自己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的心情后,兴奋地给了钟跃民一拳,说:“当时我是挺高兴,就像小时候盼过年似的,这样有了盼头,这辈子终于熬出头了。”

贫困好像会遗传,死亡竟然成为了一种解脱。

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好好琢磨一下钟跃民与当年京城第一顽主的正荣集团总经理李援朝的对话,钟跃民在得知李奎勇患上癌症时赶到他里家与他的那段对话,以及钟跃民与周淮海斗嘴之后又与周晓白在周家的那段对话后,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曾发表的《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的演讲中说: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没有钱。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对于李奎勇、曹刚、钱志民、张广志、赵大勇、郭洁、李萍、吴满囤、宁伟等人来说,因为没有发财的机会、资源和资本,再加上思想的局限,必然会和我们一样,默默终生于底层。

当他们再次遇到了那个豪爽大气、仗义疏财,且经过了世事磨炼的院部子弟钟跃民之后,他们的生存状况,才可能会有所改观。

钟跃民在向那些一起下乡的穷老伙计们谈到他要办饭馆的原因时说:“我认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果被人救济,那应该是他们的耻辱。我是想给大家提供一点儿希望,我认为世间最糟糕的生活是没有希望、没有盼头的生活,这很容易使人产生绝望,这种绝望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我想,咱们要改变这种处境,一起去创造一种有希望的生活,那应该是种很实在的盼头,看得见摸得着,只要你努力工作,好好做人就能够得到,因为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只要过一种有尊严的体面生活就知足了。”

人心险恶,世事复杂;既然温饱不愁,是否应该清心减欲?

让我们还是再来反复诵读一下《红楼梦》里的这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有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好好的享受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